[发明专利]光学模块及其对准、组装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008031.1 | 申请日: | 2007-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2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1/028 | 分类号: | H04N1/028;H04N1/024;G02B7/02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英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模块 及其 对准 组装 方法 | ||
1. 一种光学模块的对准方法,该光学模块包含壳座单元、固定在该壳座单元内的感光单元,及使光源聚焦在该感光单元的透镜单元,该对准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步骤1:沿光轴方向撷取该感光单元的至少一个感光元件,及以预设的一物件位置,计算出该感光元件到该物件位置的实际总光程距离;
步骤2:以该实际总光程距离扣除修正光程后,获得修正总光程距离;
步骤3:以该修正总光程距离的一半,划分出垂直该光轴的第一中心线;
步骤4:沿该光轴方向撷取该透镜单元的至少第一端点与至少第二端点,计算出透镜长度;
步骤5:以该透镜长度的一半,划分出垂直该光轴的第二中心线;及
步骤6:组装该透镜单元与该壳座,且使该第二中心线重合于该第一中心线。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块的对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1是以形成在该壳座单元且与该物件位置具有预设物件距离的至少一物件位置参考点,获知该物件位置参考点至该物件位置的距离。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模块的对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物件位置参考点共有两点,是沿该第一中心线形成在该壳座的两个端部。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模块的对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1与该步骤4是以至少一感光耦合元件撷取该感光元件、该物件位置与该透镜单元的第一、第二端点的图像。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块的对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修正光程是依据光源折射率所造成的成像位置而获得。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块的对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透镜单元的第一端点与第二端点分别共有两点,是沿该第二中心线形成在该透镜单元的两端。
7. 一种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感光单元,具有感测光源的至少一个感光元件;
壳座单元,是设置有该感光单元,并具有形成在一侧且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及
透镜单元,是相对该感光单元架置在该壳座上且显露在该开口内;
借此,透过该开口且沿该光轴方向将该光点至物件位置再扣除修正光程后的中心划分有第一中心线,使该第一中心线重合于通过该透镜单元中心的第二中心线。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壳座单元具有设置该感光单元的一个外壳,及架置在该外壳上且夹置该透镜单元的一个基座。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还具有形成在两个端部的两个定位件,前述定位件与该光源的一物件位置间具有预设物件距离。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壳座单元的开口是形成在该外壳一侧,且该基座具有相互对合且界定出插槽的一个第一对合件与一个第二对合件,该透镜单元是插置在该插槽内。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基座的第二对合件是由该外壳的开口与该第一对合件卡合。
12.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壳座单元还具有封闭该开口的一片盖板。
13.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感光单元的感光元件是线形图像感测件。
14.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光学模块的组装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步骤1:将该感光单元安装在该壳座单元内;
步骤2:沿垂直该光轴的方向将该透镜单元由该壳座单元的开口穿置入该壳座单元内;及
步骤3:使该透镜单元的第二中心线重合于该第一中心线,并获得定位。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模块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模块的组装方法还包含有步骤2-1,该步骤2-1是在该透镜单元穿置入该壳座单元后,预先以粘胶固结该透镜单元与该壳座单元。
16.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模块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2、3是以自动化取置机透过该壳座单元的开口观察及计算该感光单元与该透镜单元的相对位置,并取放该透镜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环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803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清洗吸油烟机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防风打火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