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的甘草根提取物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05966.4 | 申请日: | 2002-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6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 发明(设计)人: | 杰弗里·T·黑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拉梅茨国际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9/70 | 分类号: | A61K9/70;A61K47/42;A61K47/36;A61K47/38;A61K47/32;A61P1/02;A61P29/00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杨青;樊卫民 |
| 地址: | 美国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疗 口腔溃疡 甘草 提取物 | ||
1.一种制造用于在人口腔中递送药物的附着性口腔贴片的方法,包括:
(a)混合含有药物、用于形成在唾液中具有崩解率的亲水性多孔网状物的成分和溶剂的混合物,所述网状物在人类口腔温度下保持为固体;
(b)将部分混合物沉积在平坦的薄片上形成滴状物;和
(c)在超过溶剂冷冻温度的温度下干燥混合物,从而导致滴状物收缩,并使用于形成网状物的成分形成亲水性多孔网状物,成为药物在其孔内的单一固体结构,从而产生口腔贴片,其中所述口腔贴片能附着在口腔的粘膜表面。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沉积混合物之前,所述混合物被加热至凝胶化活化温度,并且网状物通过包括冷却时凝胶化的过程形成。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将贴片装入包装中,其中所述薄片构成了包装的一部分。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网状物含有溶化温度高于人口腔温度的热凝胶。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混合物还含有在人口腔温度下为液体的亲水性聚合体的分子,并且所述亲水性聚合体形成室温下为凝胶的热可逆凝胶。
6.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亲水性聚合体含有多肽或蛋白质。
7.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亲水性聚合体是从动物组织提取的明胶。
8.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薄片包括塑料片。
9.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薄片上围绕贴片密封加盖。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向混合物添加增塑剂。
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增塑剂是非蒸发性增塑剂。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增塑剂是甘油。
13.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溶剂是水。
14.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形成亲水多孔网状物的成分选自食物胶、琼脂、角叉菜胶、κ角叉菜胶、魔芋胶、刺槐豆胶、和黄原胶、胶原、明胶、合成水凝胶、双嵌段共聚多肽两亲性分子、羧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亲水性复合碳水化合物或多糖、纤维素、果胶、淀粉、麦芽糊精、粘度较高的明胶和勃鲁姆强度为250的明胶。
15.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形成亲水性多孔网状物的成分含有两种或更多种亲水聚合体。
16.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亲水性聚合体选自琼脂、角叉菜胶、κ角叉菜胶、魔芋胶、刺槐豆胶、和黄原胶、胶原、明胶、合成水凝胶、双嵌段共聚多肽两亲性分子、羧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亲水性复合碳水化合物或多糖、纤维素、果胶、淀粉、麦芽糊精、粘度较高的明胶和勃鲁姆强度为250的明胶。
17.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混合物在步骤(c)干燥,条件是形成具有中心和边缘的口腔贴片,其中中心比边缘厚。
18.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作的口腔贴片。
19.一种制造用于人口腔的附着性口腔贴片的方法,包括:
(a)混合包含用于形成亲水性网状物的成分以及溶剂的混合物,所述网状物在人口腔温度下保持为固体;
(b)将混合物沉积在平坦的薄片上,条件和量是形成原料的滴状物;和
(c)干燥混合物,条件是滴状物收缩并形成具有中心和边缘的口腔贴片,其中中心比边缘厚,从而产生口腔贴片,其中所述口腔贴片能附着在口腔的粘膜表面。
20.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形成亲水性多孔网状物的成分选自琼脂、角叉菜胶、κ角叉菜胶、魔芋胶、刺槐豆胶、和黄原胶、胶原、明胶、合成水凝胶、双嵌段共聚多肽两亲性分子、羧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亲水性复合碳水化合物或多糖、纤维素、果胶、淀粉、麦芽糊精、粘度较高的明胶和勃鲁姆强度为250的明胶。
21.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混合物沉积之前,加热混合物到至少140华氏度但低于混合物沸点的温度,并在至少140华氏度的温度下沉积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拉梅茨国际公司,未经奥拉梅茨国际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596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