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680048885.6 | 申请日: | 2006-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6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 发明(设计)人: | 丸山智子;相川佑树;前泽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63 | 分类号: | G02F1/13363;G02B5/30;G02F1/1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彭久云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 ||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晶面板,其中液晶层设置在两个基板之间;
保护基板,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的至少一侧上以面对所述液晶面板;以及
光学补偿层,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保护基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偏振片,设置在布置有所述保护基板的所述液晶面板的每一侧上;
照明光学系统,用通过所述偏振片之一的照明光照射所述液晶面板;以及
投影透镜,投射通过所述液晶面板的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补偿层设置在所述投影透镜的散焦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像素电极和连接到所述像素电极的薄膜晶体管设置在所述两个基板之一上;并且,
所述光学补偿层设置在与形成有所述薄膜晶体管的层的光学距离范围为0.5mm至5.0mm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补偿层的膜厚度的范围为0.25μm至0.95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光学补偿层设置为它们的延迟轴在不同的方向上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光学补偿层的相位差的范围为20nm至80n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液晶面板的至少一个基板设置有面对所述像素电极的微透镜。
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晶面板,其中液晶层设置在两个基板之间;
保护基板,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的至少一侧上,以面对所述液晶面板;以及
多个光学补偿层,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保护基板之间,
其中所述多个光学补偿层设置为它们的延迟轴在不同方向上延伸,并且设定为使得对于在所有方向上以20°或更小的入射角入射在所述光学补偿层上的光的相位差为30nm或更小,或者使得对于在法线方向上入射在所述光学补偿层上的光的相位差为10nm或更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光学补偿层设置为使得它们的延迟轴彼此基本垂直地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偏振片,设置在布置有所述保护基板的所述液晶面板的每一侧上;
照明光学系统,用通过所述偏振片之一的照明光照射所述液晶面板;以及
投影透镜,投射通过所述液晶面板的光。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补偿层设置在所述投影透镜的散焦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像素电极和连接到所述像素电极的薄膜晶体管设置在所述两个基板之一上;并且,
所述光学补偿层设置在与形成有所述薄膜晶体管的层的光学距离范围为0.5mm至5.0mm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光学补偿层的膜厚度的范围为0.25μm至0.95μm。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光学补偿层的相位差的范围为20nm至80nm。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液晶面板的至少一个基板设置有面对所述像素电极的微透镜。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微透镜阵列基板,设置在构成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个基板的外部,所述微透镜阵列基板具有面对所述像素电极的微透镜,
其中所述微透镜阵列基板用作所述保护基板,并且所述光学补偿层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微透镜阵列基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株式会社,未经索尼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888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次分离的吸尘器尘杯
- 下一篇:壁/地砖的结构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