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体育活动的靴无效
| 申请号: | 200680046729.6 | 申请日: | 2006-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5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 发明(设计)人: | 马西莫·佩拉罗;朱塞佩·罗萨托;洛伦佐·罗萨托 | 申请(专利权)人: | 意大利拉罗卡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3B5/04 | 分类号: | A43B5/04;A43B3/26;A43B5/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文;潘炜 |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体育活动 | ||
技术领域
本文所述的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体育活动的靴,特别适于儿童或青少年在诸如滑雪、溜冰、登山等体育活动中使用。
背景技术
公知在进行冬季运动时,例如高山滑雪这种既是一种竞技性和职业性活动又是一种休闲的活动,必须穿上一种特殊种类的靴。
这种靴包括成型壳,目前这种成型壳一般都是由塑料材料制成,其主要沿水平纵轴线形成,但有一小部分也沿另一大致竖直的纵轴线形成。
这种成型壳设置有平靴底,靴底以适配滑雪绑的方式成型,特别是在脚后跟与脚趾的高度处。
成型壳还配备有一对带扣,用于在使用者将靴穿上后将靴系紧,且应用到置于脚面上的外表面区域。
在一些公知的样式中,靴还包括通过销与成型壳联接的护腿部,其围绕并保护使用者的腿的一部分。
目前在市场上可获得的一种特殊种类的靴可以改变成型壳的长度,并且专门为仍在生长的儿童和青少年、以及要求可用靴的尺寸必须具有相当的适应性的出租店而设计。
就此而言,专利EP 1 428 443和FR 2 358 117被引用于此以作为现有技术的示例。
专利WO 99/38582披露了一种带可调靴的直列轮式溜冰鞋(inlinewheeled skate),其中通过滑动然后紧固后跟帮可将后跟帮选择性地定 位在多个可用位置的任一位置。
具有已知类型的可调长度的靴包括成型壳,成型壳包括适于至少围绕使用者腿脚后跟的后部、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称作“下壳”并且主要沿纵轴线形成的前部。
前部适于围绕脚的末端区域以及脚面,并且与后部可伸缩地联接,前部通过固定装置——通常是螺丝——与后部永久连接。
固定装置插入螺纹通孔内,该通孔始自属于后部的下表面,也就是与滑雪橇或地面接触的表面,并在上述两个部分内同轴地形成。
因此,前部与其可伸缩地耦联的后部部分地搭接。
靴长度可借助滑动装置改变,滑动装置包括根据情况设置在后部的上表面上或前部的下表面上的凸出物。
诸如销的这些凸出物分别以滑动的方式设置在前部的下表面上或后部的上表面上所得的相应的凹槽内。
以此方式,根据现有技术,在例如由于脚的生长可能必要时,为了改变靴的长度,使用者松开在以前位置将成型壳的相互滑动部分锁定的固定装置,将前部从后部部分地抽出,并再利用固定装置将它们锁定在新的位置。
然而,根据刚才所述的现有技术实施的靴有一些缺陷。
已知类型靴的主要缺陷在于为调整成型壳长度而进行的操作相对复杂并且完成的时间长。事实上,经常发生使用者在获得成型壳与使用者的脚的尺寸相适合的最佳长度之前,不得不多次反复必需操作以操纵固定装置和改变前后部分的彼此位置。
这是由于滑动装置只能允许成型壳以连续方式调整的事实,亦即,增加或减少其长度一不确定或不精确的值。
因而,使用者在几乎没有任何基准构件的帮助下实施调整操作,大概来讲,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延长了要获得期望长度所需的时间。
另一个缺陷来自由于前部和后部之间的连接并非最优,并且由于固 定装置通常应用的位置使得它们之间留有松弛部分的事实。
因而,一方面,这种靴的使用条件对使用者来说并不舒适而且繁琐,另一方面,随着时间推移靴的坚固性也可能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刚才所述的现有技术所造成的缺陷。
具体地说,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体育活动的靴,与根据现有技术实施的靴相比,其长度可被更有效地调整。
换言之,与对应的现有技术比较而言,本发明的目的是降低使用者为了改变体育用靴的长度、通过根据必须穿用所述靴的脚的尺寸增加或减少靴的长度而必须实施的操作的复杂性。
在上述目的的范围内,本发明的目的是允许使用者以比已知对应的靴更精确地调整靴。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是能够使调整操作比现有技术所容许的更快地实施。
本发明的另一个但并非最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体育活动的靴,当穿用时比现有类型的靴的结构更稳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意大利拉罗卡公司,未经意大利拉罗卡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67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