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构成车轮支撑用滚动轴承单元的轨道轮部件的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680046187.2 | 申请日: | 2006-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6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一登;安田裕;大冢清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21K1/05 | 分类号: | B21K1/05;B60B27/00;B21J5/02;F16C19/18;B21J13/02;F16C33/64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腾云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构成 车轮 支撑 滚动轴承 单元 轨道 部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构成车轮支撑用滚动轴承单元的轨道轮部件的制造方法,该轨道轮部件具备:设置在外周面的一部分上的外向凸缘;设置在该外向凸缘的轴向单侧的定位筒部;带台阶部,其相对于该外向凸缘设置在与该定位筒部在轴向相反的一侧部分的外周面上,并具备该外向凸缘侧的大径部和从该外向凸缘远离侧的小径部,其特征在于,
准备用于制造该轨道轮部件的具备圆筒面部的金属制坯料,上述圆筒面部具有至少与上述带台阶部的大径部的外径相一致的外径,不对该金属制坯料加热,使该圆筒面部中的作为与上述外向凸缘相反侧的面的前端面、与具有与上述小径部的外径相一致的内径的支承侧冲头抵接,并且,在施加朝向上述外向凸缘的弹力的状态下,通过在该圆筒面部的轴向上可变位地被支撑的浮动模具的内周面、支承上述圆筒面部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在该状态下,通过推压侧冲头朝向该支承侧冲头推压上述金属制坯料中的基端面,从而将上述圆筒面部的一部分推入该支承侧冲头内,通过冷塑性加工形成上述小径部,上述基端面为与抵接于上述支承侧冲头的面的相反侧的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成车轮支撑用滚动轴承单元的轨道轮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金属制坯料为通过锻造加工预先形成外向凸缘和定位筒部的中间坯料,
通过与约束该圆筒面部的外周面的浮动模具分体的、与该浮动模具一起在轴向上移动的第二浮动模具,约束上述外向凸缘和定位筒部的表面,在该状态下进行通过推压侧冲头将该中间坯料的圆筒面部的一部分推入支承侧冲头内的操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成车轮支撑用滚动轴承单元的轨道轮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金属制坯料是还未形成外向凸缘和定位筒部的、至少轴向的一部分为圆柱状的坯料,由浮动模具约束该坯料的一部分外周面并加工小径部而制成中间坯料,然后,在该中间坯料的残留部分外周面上形成上述外向凸缘和定位筒部。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构成车轮支撑用滚动轴承单元的轨道轮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精加工外向凸缘的厚度尺寸的凸缘精加工工序,在该凸缘精加工工序中,对上述外向凸缘实施将包含该外向凸缘基部的部分进行轴向压缩从而使其塑性变形的镦锻加工,由此缩小该外向凸缘的厚度尺寸。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构成车轮支撑用滚动轴承单元的轨道轮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精加工定位筒部的外径的筒部精加工工序,在该筒部精加工工序中,在具有比精加工后的值更大的外径的坯筒部上实施冷减径加工,由此缩小该坯筒部的外径,形成上述定位筒部。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构成车轮支撑用滚动轴承单元的轨道轮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精加工定位筒部的内径的筒部精加工工序,在该筒部精加工工序中,在具有比精加工后的值更小的内径的坯筒部上实施冷减径加工,由此扩大该坯筒部的内径,形成上述定位筒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618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颜色处理装置和颜色处理方法
- 下一篇:离线功率转换器的同步整流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