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680044663.7 | 申请日: | 2006-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7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 发明(设计)人: | 武田健太郎;村上奈穗;长濑纯一;饭田敏行;小林贯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63 | 分类号: | G02F1/13363;G02B5/30;G02F1/1335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香兰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面板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更详言而言,涉及在第1偏振 片与第2偏振片之间至少具有2层光学补偿层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 置。
背景技术
VA模式或OCB模式的液晶单元中,在无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取向为 垂直方向。因此,在自斜方向观看液晶面板的情况下,在外观上,液晶分 子成为取向在斜方向的状态,来自该斜方向的光的偏振状态将因液晶的双 折射而发生变化,而发生来自偏振板的漏光。又,偏振板通过层叠配置为 其吸收轴呈正交而阻断光,由斜方向观看这种层叠状态的偏振板时,在外 观上,偏振板的吸收轴成为非正交状态,而发生来自偏振板的漏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揭示有使用具有nx>ny>nz(nx为滞后相轴方 向的折射率,ny为超前相轴方向的折射率,nz为厚度方向的折射率)关 系的双轴光学补偿板,以补偿液晶双折射与偏振板的轴偏所造成的漏光的 影响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5)。然而,这些技术在画面对比度的 提高、色差的减低及抑制显示不均等方面均不充足。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愿2003-9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愿2003-2748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愿2003-3873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愿2002-63796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愿2002-2228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不需施加复杂手 段,画面对比度优良、色差小、且显示不均较小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 置。
本发明的液晶面板具备:液晶单元、配置在该液晶单元的一侧的第1 偏振片、配置在该液晶单元的另一侧的第2偏振片、配置在该第1偏振片 或该第2偏振片的该液晶单元侧的保护层、以及配置在该第1偏振片与该 第2偏振片之间的第1光学补偿层及第2光学补偿层。该保护层是具有下 式(1)及(2)的关系,该第1光学补偿层配置在该保护层的液晶单元侧, 光弹性模量的绝对值为40×10-12(m2/N)以下,且具有下式(3)、(4)及 (5)的关系,该第2光学补偿层具有下式(6)及(7)的关系。
0nm≤Δnd(550)≤10nm......(1)
0nm≤Rth(550)≤20nm......(2)
Δnd(380)<Δnd(550)<Δnd(780)......(3)
nx>ny≥nz......(4)
90nm≤Δnd(550)≤200nm......(5)
Rth(380)>Rth(550)>Rth(780)......(6)
nx=ny>nz......(7)
在此,Δnd(380)、Δnd(550)及Δnd(780)分别表示在23℃下以 波长380nm、550nm、780nm所测定的面内相位差,Rth(380)、Rth(550) 及Rth(780)分别表示在23℃下以波长380nm、550nm及780nm所测定 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nx、ny及nz分别表示滞后相轴方向、超前相轴方 向及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光学补偿层及上述第2光学补偿层以 上述液晶单元为基准,分别配置在不同侧。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光学补偿层具有Δnd(780)/Δnd(550) >1.10的关系。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光学补偿层含有纤维素系材料。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纤维素系材料的乙酰基取代度(DSac)及 丙酰基取代基(DSpr)为2.0≤DSac+DSpr≤3.0,1.0≤DSpr≤3.0。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2光学补偿层具有Rth(780)/Rth(550) <0.95的关系。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构成上述第2光学补偿层的材料是从由聚酰胺、 聚酰亚胺、聚酯、聚醚酮、聚酰胺酰亚胺及聚酯酰亚胺构成的组中选择的 至少1种非液晶性聚合物。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液晶单元为VA模式或OCB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提供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含有上 述液晶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46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列车运行仿真系统
- 下一篇:具有回转式末梢尖端的加强导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