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冲击吸收部件无效
| 申请号: | 200680032865.X | 申请日: | 2006-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8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 发明(设计)人: | 加纳光寿;富泽淳;内田光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住友钢管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R19/34 | 分类号: | B60R19/34;F16F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江立;柴智敏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冲击 吸收 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一种车辆用冲击吸收部件/冲击缓冲器,更具体地涉及这种冲击吸收部件的一种具有较小板厚度的改进。
背景技术
冲击吸收部件广泛地用于车辆,其形状为管状/筒状并且配置在车辆的侧构件/纵梁(side member)和保险杠杆/保险杠横梁(bumper beam)之间,以便在承受压缩载荷时沿其轴向像手风琴一样被挤压,以用于吸收冲击能量(参见专利文献1和2)。图11是用于说明这种冲击吸收部件的一个示例的一组视图,其中视图(a)是从车身上方看去的位于车身前侧的保险杠杆10附近的示意性俯视图。如图11的视图(a)所示,在右侧构件12R和左侧构件12L的前端部配置有作为冲击吸收部件的挤压盒14R、14L,并且保险杠杆10在其右端部和左端部通过挤压盒14R、14L安装到侧构件12R、12L上。图11的视图(b)是沿视图(a)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即,保险杠杆10的右侧安装部分附近的剖视图。如视图(b)所示,挤压盒14R具有截面为八边形或类似形状的管状主体部20,以及通过焊接而一体地固定在主体部20的轴向相对的端部上的一对安装板22、24。挤压盒14R在安装板22、24处例如通过螺栓(未示出)固定在侧构件12R和保险杠杆10上。
当主体部20在从车辆前方朝后方的方向上承受冲击而接收压缩载荷F时,如图11的视图(c)所示,主体部20在轴向上像手风琴一样被挤压,从而主体部20的变形吸收冲击能量,由此减小施加在车辆的结构部件如侧构件12R上的冲击。主体部20像手风琴一样被挤压是由主体部20的多个部分起皱/翘曲(即,如图11的视图(c)所示的主体部20的连续U形小弯曲)所引起的现象。通常,起皱先出现在保险杠杆侧,即冲击施加侧,然后随时间的推移向车身侧延伸。保险杠杆10是对称的,从而左侧安装部分与右侧安装部分构造相同。该保险杠杆10用作保险杠的衬杠(加强部件),还用作安装部件,并一体地安装到由合成树脂等形成的保险杠体部16上。
图12是用于说明将主体部20固定地焊接到安装板22、24之一(在图中为安装板22)上的一些结构的成组视图。在各组视图中,上面的视图是透视图,而下面的视图是主体部20固定地焊接到安装板22上的部分的剖视图。(a)组的视图示出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当主体部20在其端部与安装板22保持接触时通过点焊将L形的支架30固定到主体部20和安装板22上。(b)组的视图示出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当主体部20在其端部与安装板22保持接触时通过电弧焊将主体部20一体地固定到安装板22上。(c)组的视图示出这样一种结构,其中主体部20具有由其向外弯曲的端部设置而成的凸缘部32,并且主体部20在凸缘部32通过点焊一体地固定到安装板22上。(d)组的视图示出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安装板22具有由其弯曲而突出的部分设置而成的凸缘部34,并且主体部20通过点焊一体地固定到安装板22的凸缘部34上。
[专利文献1]JP-H10-244955A
[专利文献2]JP-2002-104107A
但是,在图12的(a)组视图所示的结构中,必须另外制备和焊接支架30,从而增加了部件的数量,并由此导致成本和重量增加。在(c)组视图所示的结构中,在施加载荷时弯曲的凸缘部32使得主体部20易于弯曲或变形,从而可能使冲击能量吸收性能变差。在(d)组视图所示的结构中,难以使主体部20在其整个周边固定地焊接到安装板22上,从而不大可能绕轴线被均匀地挤压,并且可能使冲击能量吸收性能变差。
另一方面,在图12的(b)组视图所示的结构中,当主体部20在其端部与安装板22保持接触时主体部20被电弧焊接到安装板22上,这有可能获得稳定的冲击能量吸收性能。但是,在这种结构中,要求板厚度例如为至少1.4mm。这是因为如果板厚度太小,则主体部20或安装板22可能穿孔,或者其厚度由于焊接所导致的熔化而变得非常小,从而容易导致缺陷,例如强度降低。人们认为,对主体部20构型的适当设计可在保持预定程度的冲击能量吸收性能的同时减小板厚度,并且如果目的是为了在低速如10km/h或更低速度的碰撞下在承受低载荷时吸收冲击能量和减小对车身的损害,则可减小主体部20的板厚度。但是,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如上所述,当在主体部20与安装板22保持接触时要通过电弧焊将主体部20固定到安装板22上时,难以将板厚度减小到1.4mm以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实现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铁工株式会社;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住友钢管株式会社,未经丰田铁工株式会社;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住友钢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28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膜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用于冰箱的门把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