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确定靶向疗法的药物动力学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680031410.6 申请日: 2006-06-30
公开(公告)号: CN101253408A 公开(公告)日: 2008-08-27
发明(设计)人: N·K·达姆勒;K·汗德克;E·R·博格哈特 申请(专利权)人: 惠氏公司
主分类号: G01N33/543 分类号: G01N33/543;G01N21/55
代理公司: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黄革生;隗永良
地址: 美国新*** 国省代码: 美国;US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确定 靶向 疗法 药物 动力学 方法
【说明书】:

相关申请

此申请要求在2005年7月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0/695,419的优先权,其在本文以其全文引用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使用质量传感技术确定靶向疗法(例如,免疫连接物)的药物动力学性质的方法。

发明背景

合成的和天然的大分子已经成为癌症治疗中的既定疗法。当作为裸露的或未缀合的抗体施用,或作为抗体/药物缀合物施用时,抗体的临床功效已经得到了验证。根据后一种方法,治疗剂与抗体偶联,该抗体对固定的靶细胞群具有结合特异性。已经缀合了单克隆抗体的治疗剂包括细胞毒素、生物学反应调节物、酶(例如,核糖核酸酶)、凋亡诱导蛋白和肽、以及放射性同位素。

抗体介导的药物递送到肿瘤细胞,通过最小化在正常组织中的摄入,来提高药效。见例如,Reff等人,(2002)Cancer Control 9:152-66;Sievers(2000)Cancer Chemother.Pharmacol 46 Suppl:S18-22;Goldenberg(2001)Crit.Rev.Oncol.Hematol.39:195-201.基于该原理作用的MYLOTARG(吉姆单抗奥佐米星)是可商业购买的靶向免疫疗法,被批准用于治疗老年患者中的急性髓性白血病。参见Sievers等人,(1999)Blood 93:3678-3684。在此情况下,靶向分子是与加利车霉素缀合的抗CD33单克隆抗体。其它实例包括替伊莫单抗(ZEVALIN)和托西莫单抗(BEXXAR),其是被放射性标记的抗CD20抗体。参见Dillman,Clin.Exp.Med.,2006,6(1):1-12。

尽管开发新的抗体靶向疗法在进步,在临床中产生有利治疗指数的生理学特征还尚未被理解。简单的生物化学测定(例如,抗体与其抗原的亲和力)不一定预测功效。参见Graff & Wittrup,Cancer Res.,2003,63(6):1288-1296。体内生物学参数例如循环半衰期、组织分布速率和缀合物降解的速率可以更有助于比较这些分子的潜在疗效。但是,设计评估上述参数的临床前实验是困难的,因为它们通常需要大量的实验动物和缀合物的放射性标记。

为了满足对预测临床功效的方法的需要,本发明提供了等离振子共振测定(plasmon resonance assay),其用于施用给受试者后分析靶向疗法的药物动力学特征。本文公开的测定精确且可重复的检测在单个、最小体积样品中的靶向分子和靶向分子/药物缀合物的量。基于该确定,可以在受试者中监控靶向分子/药物缀合物的循环半衰期,缀合物降解的速率,和连接体的稳定性。

发明概述

本发明提供了确定样品中靶向分子的量和靶向分子/药物缀合物的量的方法。在发明的一个代表性实施方案中,方法包含步骤:(a)提供固相支持体,其含有靶固定于其上的表面;(b)提供含有大量靶向分子/药物缀合物的样品;(c)将样品接触固定在固相支持体表面的靶;(d)检测在固相支持体表面(i)靶向分子与(ii)位于固相支持体表面的靶的第一结合复合物的形成,其中第一结合复合物的形成导致固相支持体的质量性质第一次可测量的改变,这指示了样品中靶向分子的量;(e)将第一结合复合物接触药物结合剂,所述结合剂特异性结合靶向分子/药物缀合物的药物;以及(f)检测在固相支持体表面(i)药物结合剂与(ii)第一结合复合物的第二结合复合物的形成,其中第二结合复合物的形成导致固相支持体质量性质的第二次可测量的改变,这指示了样品中靶向分子/药物缀合物的量。

确定样品中靶向分子/药物缀合物的量的方法也可以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固相支持体,其含有第一结合复合物固定于其上的表面,其中结合复合物包括(i)靶和(ii)结合在靶上的靶向分子/药物缀合物;(b)将药物结合剂接触固定在固相支持体表面的第一结合复合物,该药物结合剂特异性结合靶向分子/药物缀合物的药物;以及(c)检测(i)药物结合剂与(ii)在固相支持体表面的第一结合复合物的第二结合复合物的形成,其中复合物的形成导致固相支持体质量性质的可测量的改变,这指示了样品中靶向分子/药物缀合物的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氏公司,未经惠氏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14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