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钇烧结体和耐腐蚀性部件、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680024762.9 | 申请日: | 2006-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8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 发明(设计)人: | 井出贵之;清原正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TOTO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4B35/50 | 分类号: | C04B35/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钇 烧结 腐蚀性 部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烧结温度低且耐等离子体性优异的氧化钇烧结体。
背景技术
已知氧化钇(Y2O3)耐等离子体性优异。此外,在专利文献1~9和非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提高氧化钇(Y2O3)烧结体的密度、耐等离子体性的方案。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冷等静压(CIP)对氧化钇(Y2O3)粉末进行成型,在1400~1800℃下对该成型体进行烧成,暂时冷却该成型体后,在B2O3等硼化合物的存在下,在1400~2000℃下进行热处理,从而获得致密的氧化钇(Y2O3)烧结体。在该专利文献1中,作为获得致密的烧结体的理由,推定是由于如果存在硼化合物,则B2O3在烧成物内部扩撒,从而促进烧结。
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作为耐等离子体性优异的氧化钇(Y2O3)烧结体,对氧化钇中所含的Si、Al,分别使Si为400ppm以下,Al为200ppm以下。
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作为耐等离子体性优异的氧化钇(Y2O3)烧结体,为了获得迄今尚未获得的相对密度95%以上的烧结体,作为烧结助剂,使用Zr、Si、Ce或Al。
在专利文献4~6中,记载了通过在热压制氧化钇(Y2O3)粉末后进行HIP处理,从而获得透光性和机械强度优异的氧化钇(Y2O3)烧结体,尤其是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作为烧结助剂,添加氟化锂或氟化钾,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作为烧结助剂,添加镧系元素氧化物,在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使起始原料的氧化钇(Y2O3)粉末的比表面积(BET值)为2m2/g~10m2/g。
在专利文献7中,公开了与专利文献2类似的内容,提出了如下方案:对氧化钇中所含的Si、Al,分别使Si为200ppm以下,Al为100ppm以下,且Na、K、Ti、Cr、Fe、Ni为200ppm以下。
在专利文献8中,公开了在还原性气氛下,在1650~2000℃的范围对耐等离子体性优异的氧化钇(Y2O3)或氧化钇·铝·石榴石成型体进行烧成。
在专利文献9中,提出了作为在暴露于等离子体的位置所使用的耐腐蚀性陶瓷部件,由氧化钇、氧化铝和氧化硅构成的物质。
在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CIP(140MPa)对氧化钇(Y2O3)粉末进行成型,在1400~1700℃下使该成型体一次烧结,接着对该一次烧结体喷雾BN,通过HIP(140MPa、1400~1700℃)进行二次烧结,从而获得透光性优异的氧化钇(Y2O3)烧结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390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5505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18104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4-59658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4-238864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4-74764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2-255647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3-48792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1-31466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日本陶瓷协会2004年度演讲预备稿集2G09(通过HIP烧结制备透明氧化钇)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和非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与本发明最接近的技术的是专利文献1和非专利文献1。因此,以下清楚说明专利文献1和非专利文献1中的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OTO株式会社,未经TOTO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47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相同金属材料作焊丝的氩弧焊堆焊修补技术
- 下一篇:干衣机的直插式过滤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