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支制冷剂中继单元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680013276.7 | 申请日: | 2006-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3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 发明(设计)人: | 村田胜则;北川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5B4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党晓林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支 制冷剂 中继 单元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分支制冷剂中继单元(5),该分支制冷剂中继单元(5)将制冷剂配管(41)分支为多个分支制冷剂配管(11、21、31),
该分支制冷剂中继单元(5)包括:
壳体部(51),其确保与上述分支部分(88、88a、88b)之间的空间(50S),并包围上述分支部分(88、88a、88b);和
绝热材料(54),其被设置于上述壳体部(51)的外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支制冷剂中继单元(5),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部(51)包括:具有相互嵌合的嵌合部分的一对第一壳体部(52、51)及第二壳体部(53、51),
上述绝热材料(54)包括:与上述第一壳体部(52、51)成为一体的第一绝热材料(55、54);和与上述第二壳体部(53、51)成为一体的第二绝热材料(56、5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支制冷剂中继单元(5),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壳体部(52、51)的上述嵌合部分的一部分为凹状,
上述第二壳体部(53、51)的上述嵌合部分的一部分为与上述凹状嵌合的凸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支制冷剂中继单元(5),其特征在于,
该分支制冷剂中继单元(5)还具有覆盖上述绝热材料(54)外周的金属制外壳(57)。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支制冷剂中继单元(5),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部(51)含有注射成型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支制冷剂中继单元(5),其特征在于,
上述绝热材料(54)含有PS、EPS、PP及EPP中的至少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支制冷剂中继单元(5),
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部(51)包括:用于供从上述分支部分(88、88a、88b)延伸的配管贯穿的贯穿部(61、62、63、64);和从与上述贯穿方向垂直的方向包围上述贯穿部(61、62、63、64)的包围部(52、53),
上述贯穿部(61、62、63、64)以外周形成为与上述包围部(52、53)对应的形状的方式含有橡胶而被成形。
8.一种分支制冷剂中继单元(5)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将制冷剂配管(41)分支为多个分支制冷剂配管(11、21、31),其特征在于,该分支制冷剂中继单元(5)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骤,其确保与上述分支部分(88、88a、88b)之间的空间(50S),并以包围上述分支部分(88、88a、88b)的方式形成壳体部(51);
第二步骤,其以沿着上述壳体部(51)的外周的方式利用预先成形的绝热材料(54)来包围上述壳体部(51);
第三步骤,其利用金属制外壳(57、58、59)包围上述绝热材料(5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327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轨道车辆用炭基滑块材料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马达轴承的定位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