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传动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680009800.3 | 申请日: | 2006-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6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 发明(设计)人: | K·S·申克;W·赖克;B·米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G5/04 | 分类号: | F02G5/04;F16H61/00;F02B41/10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侯鸣慧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传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与发动机相连接的组合传动装置。
组合传动装置也称为涡轮复合装置。在这种组合传动装置中,内燃机的废气流对于柴油机在很多情况下被引导通过涡轮增压器的废气涡轮。压缩空气通过一个在此无相对转动地连接的鼓风机供给内燃机。在现有技术中,在废气的进一步流动中这些废气结合一个组合传动装置到达第二涡轮。该第二涡轮必要时将它的旋转能量引导到一个减速变速器中,该减速变速器然后又与一个液力变矩器相连接。在液力变矩器之后于是又可具有一个减速变速器,以便进一步降低转速。最后,旋转能量被引导到内燃机的曲轴或飞轮质量中。通过这种构造,废气的能量被用来提高内燃机的驱动能量。
通过使用液力变矩器来补偿曲轴与涡轮增压器之间的转动不一致性。否则,组合传动装置的刚性的传动路径会引导曲轴的转动不一致性一直到工作涡轮,这会导致扭转振动问题明显。
液力变矩器的构造在结构上非常麻烦,由此,所述解决方案也非常昂贵。此外,由于由系统造成的滑转而使得效率不是最佳的。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组合传动装置,该组合传动装置一方面使得扭转振动降低到最小程度,另一方面成本低廉。
该任务这样来解决,代替液力变矩器在组合传动装置中使用一个扭转振动减振器。扭转振动减振器在此可具有不同的结构上的构型。在第一构型中,扭转振动减振器由一个输入件和一个输出件组成,其中,在输入件与输出件之间设置有一些在周向上起作用的能量储存器(例如弹簧的形式)。
在扭转振动减振器的第二构型中也具有输入件和输出件,但在输入件与输出件之间滚动体在一些朝向两个方向的斜坡上运动。输入件和输出件在此在轴向上彼此相对张紧(例如借助于一个碟形弹簧)。
在液力变矩器中借助于流体动力学原理进行从泵侧到涡轮侧的旋转耦合。由此也可至少部分地消除扭转振动。因为由于流体动力学原理而在液力变矩器内部不存在无相对转动的连接,所以,泵侧与涡轮侧之间的转速可波动,而不干扰转矩传递。
与此相反,在无液力变矩器但具有扭转振动减振器的组合传动装置中始终是无相对转动的连接。而扭转振动减振器只允许输入件与输出件之间的相对小的相对转动角度。该角度值在此最大为+/-90°。换句话说:在扭转振动减振器中,撇开叠加的振动,输入件和输出件的转动运动始终是转动同步。输入件相对于输出件的“超越”在扭转振动减振器中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该背景下更加令人惊奇的是,通过扭转振动减振器而不是液力变矩器可实现组合传动装置。
现在要借助于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附图表示:
图1 现有技术的示意性视图;
图2 根据本发明的示意性视图;
图3 扭转振动减振器的剖面视图;
图4 扭转振动减振器的另一个构型的剖面视图;
图5 具有空转装置的扭转振动减振器的一个构型的剖面视图。
在图1中,一个内燃机1通过废气管路5a与涡轮增压器4相连接。涡轮增压器4分成废气涡轮4a和增压空气涡轮4b。在涡轮增压器4工作时增压空气流6b则通过增压空气涡轮4b变成被吹送到内燃机1中的增压空气流6a。
在废气管路5的进一步延伸中存在废气管路5b,该废气管路与一个组合传动装置涡轮7在流动技术上相连接。在此进行废气空气的第二次利用,其中,在此则要获得用于组合传动装置的旋转能量。组合传动装置涡轮7无相对转动地与一个减速变速器相连接。该减速变速器8要使组合传动装置涡轮7的高转速降低到连接在后面的液力偶合器9的额定转速。液力偶合器9的右侧在此表示泵,而液力偶合器的左半壳扮演涡轮的角色。另一个减速变速器10无相对转动地与液力偶合器的左侧、即所述涡轮相连接。其后是减速变速器10与曲轴或飞轮的机械连接部分11。曲轴或飞轮在此对于力流表示馈入点。在此决定性的仅在于,馈入点位于离合器2的发动机侧。到变速器输入轴3中的馈入没有意义,因为在内燃机1运转时否则绝对不会产生无驱动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未经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98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