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突出的插针的同轴电缆连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680002393.3 | 申请日: | 2006-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1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 发明(设计)人: | D·A·伯里斯;W·B·鲁兹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宁吉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9/05 | 分类号: | H01R9/05;H01R24/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兰英 |
| 地址: | 美国亚***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突出 同轴电缆 连接器 | ||
1.一种适用于连接同轴电缆的电连接器,所述同轴电缆包括中心导体以及环 绕着所述中心导体的电介质层,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纵轴线;
用于容纳所述同轴电缆的后端;
前端;
主体;
以固定方式安装在所述主体之内的柱子;以及
以可移动方式安装到所述柱子上的接触组件,所述接触组件包括:
引导件,
以固定方式安装到所述引导件上的插针,所述插针具有前端和后端,和
用于与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进行电接触和机械接触的夹子,所述夹 子以固定方式安装到所述插针的后端;
其中所述接触组件能够响应于所述同轴电缆插入所述电连接器的后端中而沿 着所述纵轴线朝着所述电连接器的前端移动,其中当所述同轴电缆完全插入所述电 连接器的后端中时所述插针的前端从所述主体中突出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的后侧具有位于 所述纵轴线处的开口,用于容纳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的后侧是漏斗形 的,以朝着所述引导件中的开口引导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电缆的电介质层移 动所述接触组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期间用户可以看到所 述引导件中的开口,直到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进入所述开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的后侧是漏斗形 的,并在所述纵轴线处有一个开口,用于容纳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使得所述 同轴电缆的电介质层而非所述中心导体移动所述接触组件。
7.一种适用于连接同轴电缆的RCA连接器,所述同轴电缆包括中心导体和 环绕着所述中心导体的电介质层,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纵轴线;
用于容纳所述同轴电缆的后端;
前端;
主体;
以固定方式安装在所述主体之内的柱子;以及
以可移动方式安装到所述柱子之内的接触组件,所述主体、所述柱子和所述 接触组件具有共同的纵轴线;所述接触组件包括:
引导件,
以固定方式安装到所述引导件上的插针,所述插针具有前端和后端,和
用于与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进行电接触和机械接触的夹子,所述夹 子以固定方式安装到所述插针的后端;
其中所述接触组件能够响应于所述同轴电缆插入所述RCA连接器的后端,而 朝着所述电连接器的前端纵向移动,使得所述插针的前端从完全处于所述主体之内 的第一位置移动到至少部分地从所述主体前端中突出来的第二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RCA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的后侧具有 位于所述纵轴线处的开口,用于容纳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RCA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的后侧是漏 斗形的,以朝着所述引导件中的开口引导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RCA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电缆的电介质 层移动所述接触组件。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RCA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期间用户可以看 到所述引导件中的开口,直到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进入所述开口。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RCA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的后侧是漏 斗形的,在所述纵轴线处有一个开口,用于容纳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使得所 述同轴电缆的电介质层而非所述中心导体移动所述接触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宁吉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宁吉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239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