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聚光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65827.9 | 申请日: | 2006-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43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 发明(设计)人: | 黄耀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耀生 |
| 主分类号: | F21V17/10 | 分类号: | F21V17/10;F21V23/00;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兰台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苏瑞 |
| 地址: | 510000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聚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聚光装置,涉及电光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聚光的发光电光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应用发光二极管经聚光而折射并构成集中光束的电光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发光二极管聚光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就电光源而言,可说是多种多样、应有尽有;如日光灯、白炽灯、节能灯、电极灯、钨丝灯、惰性气体灯、高压及超高压水银灯......等等;它们均可达到所需要的亮度而根据不同目的进行应用。但是,这些已有的公知技术,均存在着或消耗能量高、或亮度低、或亮度不可调、或需要降温、或需要驱动、或在制作时必须加入汞之类的物质、或色显示范围小、或不能快速点亮、或不能快速熄灭、或使用寿命短......等诸多不足、缺陷与弊端。本实用新型就是在认真而充分的调查、了解、分析、总结上述已有的公知技术和现状的基础上,为克服和解决已有公知技术及实际现状中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从开发电光源新产品的目的出发而研制成功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聚光装置。由基座、线路板、发光二极管、锥体、凸面镜构成;基座与线路板紧固件,线路板与发光二极管电连接,基座与锥体由胶粘接,基座与凸面镜卡扣连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研制开发出一种电光源新产品,解决已有公知技术中存在的诸多不足、缺陷与弊端,达到节能、亮度高、亮度可调、不需要降温、不需要驱动、在制作时不需要加入汞之类的任何物质、色显示范围大、能快速点亮、能快速熄灭、应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等目的。
本实用新型可达到预期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发光二极管聚光装置,由基座、线路板、发光二极管、锥体、凸面镜构成;
所述基座为圆桶状的结构,所述线路板为圆筒状的结构,所述发光二极管为通用的色显示发光二极管状的结构,所述锥体为锥形体状的结构,所述凸面镜为凸面板状的结构;
所述发光二极管聚光装置,其基座与线路板由紧固件以紧固连接,其线路板与发光二极管电连接,其基座与锥体由胶粘接,其基座与凸面镜卡扣连接。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聚光装置,其所述发光二极管与外接电源电连接。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聚光装置,其所述锥体为选择圆面锥形体状的结构、多面锥形体状的结构中的一种结构。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聚光装置,其所述基座为选择圆桶状的结构、桶内壁呈多面壁的桶状结构中的一种结构。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聚光装置,其所述线路板为选择圆筒状的结构、筒壁呈多面筒的筒状结构中的一种结构。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聚光装置,其所述锥体的多面锥形体状的结构为3-18面锥形体状的结构。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聚光装置,其所述基座的桶壁呈多面壁的桶状结构为3-18面壁的桶状结构。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聚光装置,其所述线路板的筒壁呈多面筒的筒状结构为3-18面筒的筒状结构。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聚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与发光二极管电连接为以线路板自下而上分成1-10行的3-180个发光二极管的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是:接通外接电源而使发光二极管通电,发光二极管便开始发光,由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便直射在锥体上,还由于锥体的折射作用,便将多个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同时经折射并聚焦而构成同一方向的强大光束,该强大光束经凸面镜而放射出来,以供所需要的设备、或装置、或环境而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是极其简单而方便的,不需要任何培训均可熟练的进行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耀生,未经黄耀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58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路灯副杆与路灯杆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从小应用程序在智能卡中发起前摄式会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