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体浓度测量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59055.8 | 申请日: | 2006-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89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 发明(设计)人: | 田红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红兵 |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G01N27/407;G01N2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041山东省青岛市唐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浓度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气体浓度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大气污染问题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环保部门已经制定出台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对针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等主要污染气体引入了空气污染指数作为空气质量好坏评定的指标。
近几年来,办公场所、家居因装修和家具造成的空气污染致人患各种疾病的案例越来越多,室内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新杀手”,人们开始认识到室内空气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并寻求治理办法。据研究,居室中常见的有害气体多达几十种,其中包括氡、甲醛、苯、二甲苯、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
为了控制和治理空气污染,首先应当对污染气体的浓度进行准确地监测。
2002年1月16日,实用新型专利公报上公开了一名称为“室内空气质量监控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申请号为:01217964.7,公开号为:CN2472235。该“室内空气质量监控装置”包括气体传感器、单片微处理器构成的数据采集与控制装置、A/D转换电路、CO2、SO2、CO和氮氧气体传感器组、多路开关、信号放大调理电路,气体传感器组的输出连接多路开关、由多路开关连接运算放大器构成的信号放大调理电路,调理电路输出再连接A/D转换电路,然后再连接单片微处理器。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采用多路模拟开关完成数据采集通道的切换,分时采集各路气体传感器输出的气体浓度信号,采集的气体浓度信号经过信号放大调理电路放大后,经A/D转换电路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单片微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相应的气体浓度。上述“室内空气质量监控装置”虽然能够分时对CO2、SO2、CO和氮氧气体等多种有害气体的浓度进行测量,但是由于其气体传感器是固定的,不能根据不同的测量需要更换不同的气体传感器,使用不方便,没有扩展性。另外,该“室内空气质量监控装置”的多个气体传感器固定安装,使整个装置的体积增大,不便于携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气体浓度测量装置不能根据不同需要更换气体传感器、没有扩展性、不便携带。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气体浓度测量装置,包括外壳1、气泵2、气体传感器3、传感器电路和微机电路。它的特殊之处是:气体传感器3和传感器电路安装在套筒4内,套筒4内具有气室5,气体传感器3的测量面11在气室5内,套筒4的外侧具有传感器电路的连接端子8。外壳1上具有插座6,插座6上具有与套筒4对应的插孔7,插孔7内具有能够与传感器电路的连接端子8接触的微机电路的连接端子9。气泵2的控制输入端与微机电路连接,气泵2的出气口10与气体传感器3的气室5连通。
外壳1用于安装其它零部件,气泵2、电源、微机电路、套筒4等零部件都安装在外壳1内。气泵2用于将待测气体抽进外壳1内,对气体传感器3产生一定的压力。气泵2受微机电路控制,可以使抽取的待测气体的压强符合气体传感器的要求。气体传感器3用于将气体的浓度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不同的气体传感器3分别安装在各自的套筒4内,套筒4与外壳1上的插孔7实现插拔式安装。传感器电路一般包括放大电路和存储器,气体传感器3输出的电信号经过放大电路放大后才能输入微机电路进行处理,存储器用于存储气体传感器3的代号以及该气体传感器3的标定数据,便于微机电路识别该气体传感器3。微机电路一般包括单片机、显示器、按键34等,单片机对气体传感器3输出的信号进行采集,并识别不同的气体传感器3,对气体传感器3输出的信号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相应的气体的浓度,将气体的浓度输出到显示器显示。微机电路的单片机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气泵2的转速,使气泵2输出的气体的压强符合相应的气体传感器3的要求。套筒4插入插孔7后,套筒4外侧的传感器电路的连接端子8与插孔7内的微机电路的连接端子9接触,实现传感器电路与微机电路的连接。微机电路的连接端子9和传感器电路的连接端子8可以采用不同的形状,只要能够保证传感器电路与微机电路准确可靠的连接就可以。微机电路的连接端子9和传感器电路的连接端子8的其中之一可以采用弹性连接端子,当套筒4插入插孔7后,传感器电路的连接端子8与微机电路的连接端子9实现柔性连接,保证传感器电路与微机电路连接的可靠性。传感器电路的连接端子8最好设置在套筒4底部的外侧,微机电路的连接端子9最好设置在插孔7的底部。套筒4可以采用不同的形状,但最好采用圆柱形。与套筒4对应的插孔7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形状,但最好采用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红兵,未经田红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90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