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车有无电池不开电源锁防盗报警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52192.9 | 申请日: | 2006-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60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 发明(设计)人: | 杨秀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秀成 |
| 主分类号: | B62H5/00 | 分类号: | B62H5/00;B62H5/2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化一 |
| 地址: | 300381天津市河***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有无 电池 电源 防盗 报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止或显示擅自使用或盗窃电动自行车的装置,具体是一种电动车有、无电池不开电源锁防盗报警器。
背景技术
电动车以其省力、速度适中、低能耗、低噪音、零排放、无污染环境保护而被广泛提倡,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各种电动车的开发生产,它已经像自行车一样走进千家万户。
电动车是以蓄电池为能源,通过转把、闸把、控制器,控制直流电动机旋转来驱动电动车的车轮转动从而达到行驶目的。
如图1所示:
一般电动车主要由蓄电池1;电源锁2;仪表盘3;调速转把4;刹车闸把5;动力控制器6;直流电动机7构成。
电动车的电源开关为了防止他人擅自使用及盗窃,一般都作成电源锁具的形式,如图2所示电源锁包括有钥匙插入的1档,旋转步进的2档及3档。只有车主持有钥匙才能开启,为了安全或防盗,有的电动车上还辅设了与电动车构成一体的锁具,如只能使电动车在原地转圈的转把报警锁,防止车轮转动的轮毂锁,遥控报警锁,为了进一步增加安全保险,有的车主对电动车还增加了钢缆锁、钢管锁等,这些锁具一般或大部分为机械加工制造,零件多、加工及安装繁琐、成本较高、而且使用时不方便,携带时麻烦也不雅观,有的锁具因单独或局部暴露在外面还易被盗窃者破坏或丢掉,另外一般报警锁还需要连接蓄电池供给电源,一旦蓄电池拿走便失去报警能力,也有的报警器自附电池,这样不但增加了成本也增加了更换电池及防水防盗设计的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电动车防盗报警器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电动车有无电池、不开电源锁防盗报警器。其报警器喇叭不需与蓄电池连接要求蓄电池供电,也不需要另外自附报警器喇叭电池,在盗窃者推动电动车时即可以喇叭报警提醒人们的注意。
本实用新型防盗报警器的技术方案包括有:插入锁接于车架或鞍座下的蓄电池;设置于车把中间或蓄电池旁边的电源锁;设置于车把中间的仪表盘;设置于车把两端的调速转把及闸把;设置于仪表盘或中轴上部的动力控制器;设置于车轮的直流电动机;其特征是:在动力控制器箱中还安装有防盗报警控制器及报警喇叭,它们以导线束、接插件连接构成。
其防盗报警控制器包括有:安装于印制板的四个继电器,各继电器线圈负端及报警喇叭负端与蓄电池、动力控制器负端连接,蓄电池正极接电源锁1档,电源锁2档时使1、2档短接,电源锁2档直接连接于继电器J1线圈正端,并通过J11常开接点可连至继电器J2线圈正端,通过J11常闭接点接至继电器J4线圈正端,并通过J42常闭接点接于继电器J3线圈正端,电源锁置于3档时使电源锁1、2、3短接,电源锁3档直接接于动力控制器的正极并通过继电器J2、J3、J4的常闭接点J21、J31、J41接于报警喇叭的正端,动力控制器输出的三根相线A、B、C连接于直流电动机输入端。
其电源锁内部为以钥匙为旋钮的开关,其钥匙插入后为电源锁1档,在本实用新型中接蓄电池正电端,电源锁置2档时是使电源锁1、2档短接,电源锁置3档时为电源锁1、2、3档短接。
其继电器J1、J2工作电压可选48伏继电器,继电器J3工作电压可选6伏,继电器J4工作电压可选12伏,蓄电池电压36伏。
优点及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电动车有、无电池不开电源锁防盗报警器与现有电动车防盗报警器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A.本实用新型防盗报警器喇叭不需与蓄电池连接,不耗费蓄电池电源。
B.本实用新型防盗报警器不需自己另装报警用电池,节约了使用者费
用及加装电池架成本和使用中更换旧电池的麻烦。
C.消除了外露电池盒盖被盗车者破坏,使报警器失效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一般电动车结构连接框图;
图2为具有本实用新型防盗报警控制器的电动车结构连接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车有、无电池不开电源锁防盗报警器的防盗报警控制器、报警喇叭内部连接框图。
各图中主要符号说明
1-蓄电池 2-电源锁
3-仪表盘 4-调速转把
5-刹车闸把 6-动力控制器
7-直流电动机 8-防盗报警控制器
9-报警喇叭 J1~J4-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A、B、C-三根相线、直流电机输入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秀成,未经杨秀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21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体阀门内的安全装置
- 下一篇:两用型太阳能指挥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