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麻将桌电热取暖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29472.8 | 申请日: | 2006-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599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天明 |
| 主分类号: | A47B25/00 | 分类号: | A47B25/00;A47B13/00;H05B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4000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麻将桌 电热 取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麻将桌电热取暖器。
背景技术
冬季人们在麻将桌上打麻将时,由于天气寒冷往往需要使用取暖设备,常用的取暖设备有电热取暖炉和空调等。目前市售的电热取暖炉相对于人体的脚部加热为侧向加热,其存在加热部位不对、温度不均匀(一边烫而另一边冷)、耗电量大、电线插头多、有安全隐患等缺陷。而冬季使用空调,由于热空气上浮的原因,存在上热下冷(通过实际测试表明,使用空调器时,房间上部温度达到摄氏30度,而下部——人体脚掌所放的位置才摄氏12度左右,在使用时,主要是感觉“脚冷”)、耗电量大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均匀、热能利用率高、耗电量低、使用安全的自动麻将桌电热取暖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自动麻将桌电热取暖器,它由取暖器上部部件和取暖器下部部件两部分组成,两者共用一条电源线,取暖器上部部件安装在自动麻将桌底座上部支承板的下表面四方,取暖器下部部件安装在自动麻将桌底座下部支承座周围的地板上。所述取暖器上部部件的发热元件为卤素红外线发热管。所述取暖器下部部件包括作为发热元件的软性绝缘耐热电线和耐热绝缘耐老化复合材料,两者注塑为一体。
所述取暖器上部部件还包括绝缘耐热塑料外壳、热反射膜、防护网、可变档开关、保险管、若干电线和连接螺丝。
所述取暖器下部部件还包括由可变档开关、保险管组成的控制盒。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麻将桌底座四方的上、下部件安装(如说明书附图图1、图2、图5所示),形成上部部件向下加热、下部部件直接加热娱乐者脚底部位的立体加热方式,使娱乐者能获得均匀的取暖效果,特别是脚部的温度能达到平均28度(摄氏度),比使用空调器时高16度(摄氏度),比使用电热炉时高12度(摄氏度),解决了电热炉和空调器不能解决的“脚冷”问题。
2、本产品在每台麻将桌上独立安装,有多种加热选择方式(上、下部件都可独立工作,都具有强、弱两档开关,以适用于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选择应用),并且采用近距离红外线加热的方式,具有热能利用率高;在没有满座的情况下还可以关闭不必使用的取暖器以节约电能,通过实际使用测试,相比于电热炉和空调机器省电百分之五十到八十。
3、设计采用上、下部件一条电源线,并且安装后在整个寒冷季节都不需要移动(固定安装),避免了取暖器在使用中由于电线插头多、频繁移动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上部部件安装(仰视)平面示意图;
图2-下部部件安装(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3-上部部件安装(侧视)平面图;
图4-下部部件安装(侧视)平面图;
图5-上、下部位安装(侧视)平面图。
1-取暖器上部部件;2-取暖器下部部件;3-自动麻将桌底座上部支承板;4-自动麻将桌底座中柱;5-自动麻将桌底座下部支承座;6-卤素红外线发热管;7-自动麻将桌机身固定螺栓;8-电源线;9取暖器上部部件加热方向:10防护网;11热反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5,从图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由取暖器上部部件1和取暖器下部部件2两部分组成,两者共用一条电源线8,取暖器上部部件1安装在自动麻将桌底座上部支承板3的下表面四方,取暖器下部部件2安装在自动麻将桌底座下部支承座5周围的地板上。取暖器上部部件1采用卤素红外线发热管6为发热元件,再辅以绝缘耐热塑料外壳、热反射膜11、防护网10、可变档开关、保险管和若干电线和连接螺丝组成。
取暖器下部部件2采用软性绝缘耐热电线为发热元件,软性绝缘耐热电线先预铺成型后,用耐热绝缘耐老化复合材料(如复合硅胶)注塑成型为一体,再辅以可变档开关、保险管组成控制盒(类似于电热毯的控制盒)。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为公开的变档开关,与需变换功率的小家电通用。
图中4为自动麻将桌底座中柱,7-自动麻将桌机身固定螺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天明,未经李天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94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