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报警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099488.9 | 申请日: | 2006-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15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 发明(设计)人: | 郭姜英;肖沛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襄樊仪表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M35/09 | 分类号: | F02M35/09;G01L7/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41001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报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报警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的自动检测气压、自动报警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发动机进气的控制十分严格,有关进气的湿度、温度、气压等均受到高精度的可靠的监测,以达到最有利于车辆降低排放、稳定动力、延长寿命的目的。这其中一项就是空气滤清器被灰尘堵塞的程度的监测。对空气滤清器的监测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进气压力,依靠空滤阻塞传感器给司机反馈报警信号。
然而,由于被测量气压仅仅为(0~9)kPa,比如一种用于型号为DFL4180A的载重车的真空报警器,报警点(6.25±0.60)kPa,故检测技术上难度较大。国内现有技术为70年代从德国引进的技术,传感器体积大,直径达60mm,热变形及老化均影响传感器的精度和寿命;膜片为波纹橡胶膜片,回程误差大;同时,其螺纹导电柱接线方式,与当前汽车电器接口的防尘防水标准有较大的距离,对监控的可靠性有不利影响,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为了确保汽车空气滤清器正常工作以供给足够洁净空气给发动机,给汽车仪表板提供一种空滤阻塞报警的真空报警器。该新型真空传感器能够精确测量空气滤清器的管路气压,做出空气滤清器的滤芯是否严重阻塞的判断。本实用新型也可以用于轻型汽车真空助力制动系统的真空过低报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真空报警器,其结构包括端钮、铆接了接电片与运动触点的膜片、弹簧、壳体和固定触点及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钮的接插口为防水防尘的接插口;调节机构设在壳体的接气口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调节机构可以由调节座和固定触点构成;固定触点为设有开口槽的螺钉;调节座设有与固定触点配合的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膜片可以为由橡胶材料制成的U型膜片,其底部周边边沿低于中心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调节机构还可以由调节座构成,调节座中心设有通孔,外壁设有螺纹,端部设有可调节用的开口槽;壳体的接气口内壁设有与调节座配合的螺纹;固定触点设在端钮的一个端子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膜片还可以为由基布上均匀涂敷橡胶的材料制成的U型膜片,其底部周边边沿低于中心平面。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接插口为防水防尘的端钮,并将调节机构设置在壳体的接气口内,因而弥补了现有螺纹导电柱接线方式防尘防水效果差的不足,能满足当前汽车电器接口的标准,大大提高了对监控的可靠性。另外,由于采用U型膜片,其底部周边边沿低于中心平面,因而能够确保膜片的传递气压的有效面积不因时间或者气压的变化而产生大的变化,弥补了现有波纹膜片回程误差大的不足。膜片的一边与接电片铆合相连,另一边则铆合运动触点及弹簧座,气压通过膜片转换为压力,压力通过弹簧座传递到精密测量弹簧上,反映为弹簧的形变量,实现传感器的报警功能。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汽车(0~30)kPa微压或(0~500)kPa压强的真空报警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真空过高报警器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铆合部位放大图;
图3是图1中膜片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真空过低报警器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膜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真空过高报警器如图1、图2、图3所示,用于汽车空气滤清器的阻塞报警。传感器采用一种BF材料的膜片3,此膜片3的U型设计及其底部周边边沿低于中心平面的设计能够确保膜片的传递气压的有效面积不因时间或者介质压强的变化而变化。端钮1采用了防水防尘的国际标准,与安普公司护套AMP0441004和端子AMP0128701相匹配。它具有独立接地线路而不依靠壳体安装接地的特点,但传感器的壳体6可以作为电路的一部分。端钮1的插针(即端子)与导电片13焊接,薄片状导电片13四周伸出突出,利用封边压铆与导电环12可靠地接触。而导电环12则接通电路的其它部分,从而达到接通电路目的。焊接后端子用环氧树脂胶保护并绝缘。这种端钮的接电方式解决了过于集中的插针引出电路的问题,而且简单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襄樊仪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东风襄樊仪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994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防尘膜的易拉罐
- 下一篇:输油软管托架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