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稻地膜覆膜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098178.5 | 申请日: | 2006-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48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道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道运 |
| 主分类号: | A01G13/02 | 分类号: | A01G13/02;A01G16/00 |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秀英 |
| 地址: | 442100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地膜 覆膜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铺设水稻地膜的装置,属于IPC分类中的A01G13/02小类。
背景技术
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其有显著的增温、节水、灭草功能。目前,在水稻栽培中,普遍采用人工覆盖地膜,然后栽培种苗。人工覆盖地膜,需要四个人操作,两人覆膜,一人压膜,一人打孔,操作费工费时。目前,已出现了水稻水直播覆膜育种用覆膜器,如中国专利文献CN2647029Y公开的水稻水直播覆膜器,它的结构:在机架上依次设置播种装置、地膜支撑装置、压膜轮,在压膜轮侧部的扶泥轮。这种结构的覆膜器可以完成水稻地膜覆盖的覆膜、压膜程序,但不能完成地膜打孔,打孔需要人工完成,因而还存在占用人工,不能一次性完成所有覆盖地膜的步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覆膜、压膜、打孔功能为一体的水稻地膜覆膜器,以减小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水稻地膜覆膜器,由牵引手架、地膜支撑装置、压膜装置依次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膜装置的结构为:在一根压膜轴的两端固定设有压膜轮,在压膜轴上设有打孔钉,打孔钉的布置尺寸与水稻种苗栽培的行距、列距尺寸相匹配;压膜轮的直径比多个打孔钉环绕的外圆周直径尺寸大;压膜轴的两端支撑在地膜支撑装置延伸的臂上;在压膜轮侧部设有扶泥装置。
有益效果:该水稻地膜覆膜器在压膜轴上设有打孔钉,使用时,把地膜装在地膜支撑装置上,把地膜从压膜轴及压膜轮的下面引出,手拉牵引手架前进,地膜连续不断的引出,压膜轴随压膜轮一起转动,打孔钉同时在地膜上打孔,压膜轮压地膜边,扶泥装置同时把旁边的泥翻起压在地膜边上,从而实现覆膜、压膜、打孔一气呵成,实现地膜打孔的标准化,一次性完成所有覆盖地膜的步骤。使用该水稻地膜覆膜器,一亩地的覆膜工作只需一个小时,可节省打孔的人工,从而减少劳动强度,使劳动效率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水稻地膜覆膜器,由牵引手架1、地膜支撑装置、压膜装置依次连接构成。所述压膜装置的结构为:在一根压膜轴12的两端固定设有压膜轮14,在压膜轴12上设有打孔钉13,打孔钉13的布置尺寸与水稻种苗栽培的行距、列距尺寸相匹配;压膜轮14的直径比多个打孔钉13环绕的外圆周直径尺寸大;压膜轴12的两端支撑在地膜支撑装置延伸的臂11上;地膜支撑装置延伸的臂11的端部向压膜轮侧部弯折,构成扶泥装置。地膜支撑装置的主体是支撑框架16,支撑框架16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支架15、6,支架15、6用于支撑地膜轴9,支撑地膜轴9的两端通过锁环7、销轴8限位固定。
如图1所示,也可以在压膜轮14的外侧固定扶泥轮(中国专利文献CN2647029Y公开的水稻水直播覆膜器中公开的扶泥轮)作为扶泥装置。
如图1所示,压膜轮14与压膜轴12为一个整体。也可以把压膜轮14作为一个单独的零件,然后与压膜轴12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牵引手架1与支撑框架16通过铰链5铰接,调整臂3的一端与支撑框架16通过铰链4铰接,牵引手架1的臂设有多个连接孔17,调整臂3的另一端通过螺栓组件2穿过连接孔17与牵引手架1的臂连接,以方便调整牵引手架1的角度。
以上,所述水稻地膜覆膜器的结构变化,是可以相互组合的,从技术角度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在此不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道运,未经刘道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981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