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铰球防盗锁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066061.9 | 申请日: | 2006-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81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 发明(设计)人: | 梁文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文顺 |
| 主分类号: | E05B71/00 | 分类号: | E05B71/00;E05B67/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830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盗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锁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车U形防盗锁。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社会治安问题,各界车主在自己的车辆安装基本车锁后,一般还额外购置U形钢管锁或软锁等附加防盗锁以保车辆安全。在种类繁多的防盗锁中,U形钢管防盗锁最受车主欢迎。U形防盗锁主要分为锁杆、锁管铰接式和锁杆、锁管分体式两大类。目前流行的铰接式结构有以下两种:
如图1所示,该防盗所的铰接方式是采用一根大型销钉3贯穿锁管2,锁杆1的铰接端套插于大型销钉3上,并以大型销钉3为转动轴绕其转动。由于必须保证锁管2铰接端管口有足够的刚度、硬度,根据销钉3直径的大小,销钉3至少距离管口8~15mm,然而裸露的间隙影响了锁具的整体美观度,而且间隙之大,小朋友的手指轻易伸进间隙内,存在安全隐患。
如图2所示,该防盗所的铰接方式是使用一个带方孔的辅件4,压扁锁杆1的铰接端,使其与辅件4的方孔相适配,穿进销钉,使锁杆1绕销钉转动,再把辅件4铆设于锁管2铰接端的管内。这种密封的设计虽然解决了安全隐患,然而压扁锁杆的铰接端无疑是降低了锁杆铰接端的刚度和硬度,降低了锁具的安全防盗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盗性高、结构安全可靠的U型防盗锁。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铰球防盗锁,包括U形锁杆、锁管和锁芯,U形锁杆的一端与设于锁管其中一侧的锁芯通过锁孔配合,U形锁杆的另一端与锁管的另一侧通过销钉铰接,锁管铰接端的管壁上设有与管口连通的开口,其中U形锁杆铰接端的末端呈球体状,销钉贯穿球体、锁管,并铆于锁管壁上。
所述锁管铰接端设有端面呈优弧状的套管,套管的管口位置处设有挡壁。
所述锁管壁的开口宽度、套管的优弧缺口宽度、U形锁杆的杆身直径三者相适配。
所述球体的直径与锁管的内径相适配。
所述球体与U形锁杆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球体焊接于U形锁杆上。
本实用新型防盗锁把锁杆铰接端的末端设计成球体,并以球体作为转动支点,既解决了锁管的间隙问题,保障了用户安全之余,也使锁杆保持统一的刚度、硬度,消除了锁杆的薄弱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铰接式防盗锁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2是现有铰接式防盗锁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3是本实用新型铰球防盗锁的结构图;
图4是图3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铰球防盗锁,如图3所示,包括U形锁杆1、锁管2和锁芯,U形锁杆1的一端与设于锁管2其中一侧的锁芯通过锁孔21配合,U形锁杆1的另一端与锁管2的另一侧通过销钉3铰接,锁管2铰接端的管壁上设有与管口连通的开口22,如图4所示,开口22的宽度与U形锁杆1的杆身直径相适配,U形锁杆1铰接端的末端呈球体11状,球体11与U形锁杆1为一体化结构或直接焊接于U形锁杆1上,且球体11的直径与锁管2的内径相适配,销钉3贯穿球体11、锁管2,并铆于锁管2的壁面上。
锁管2铰接端设有端面呈优弧状的套管23,如图4所示,优弧缺口231的宽度与U形锁杆1的杆身直径相适配,缺口231与套管23等长,套管23的管口位置处设有挡壁232。挡壁232可以遮蔽球体11与锁管2之间的多余间隙,提高锁具的整体美观度。
套管23的壁面上设有通孔,套管23套进锁管2,当销钉3贯穿球体11、锁管2时,同时贯穿套管23,并铆于套管23的壁面上。
套管23的另一种安装方式是,销钉3贯穿球体11、锁管2,并铆于锁管2的壁面后,套管23直接套进锁管2,使销钉3藏于套管23内。
本实用新型的锁管壁开口22宽度、套管3的优弧缺口宽度、U形锁杆1的杆身直径三者相适配,使U形锁杆1刚好卡于锁管壁的开口22、套管3的优弧缺口内,以减少锁杆1晃动的幅度范围。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揭示的技术原理——利用利用球体作为锁杆的转动支点,而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制作完毕后进行了试用性考核,经试用考核,获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文顺,未经梁文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660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