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宠物牵绳衔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48022.6 | 申请日: | 200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88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林士则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士则 |
主分类号: | A01K27/00 | 分类号: | A01K27/00;A44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3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宠物 衔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宠物牵绳衔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宠物牵绳的衔接器,可解决饲主在同时使用多条宠物牵绳时,牵绳与牵绳之间容易相互缠绕纠结的问题。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繁忙,再加上科技发达、生活便利,反而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情形不如传统社会相互联络,公寓大楼的住户甚至互不熟悉的情形。因此也越来越多的人口圈养宠物,以排泄解闷,甚至有部分饲主同时圈养众多宠物。
在各种宠物中又以号称“人类最忠实朋友”的犬只最受欢迎,在公园绿地上也常见饲主利用无数条牵绳同时牵引两条以上的犬只散步。
由于犬只在散步行进时,非常容易受地面遗落的食物或其他同类间的吸引而躁动,尤其是有两条以上的犬只在行进时,经常会有左右交错行进,甚至前后方向不一的情形,如此一来,就容易造成饲主手中的无数条牵绳相互缠绕纠结的情形,甚至会有因此而进退不得状态发生。
上述会造成无数条牵绳相互缠绕纠结的情形,主要是因为目前的宠物用品中,所有的牵绳都是针对限制单一宠物行动而设计的,所以当宠物有交错行进的情形时,就容易造成上述状况。本创作人鉴于在先技术的缺失,乃就其多年从事相关产业设计制造的实务经验,研究出本创作“宠物牵绳衔接器”,以能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系由一连接于提带的连接件、以及一枢接于连接件可相对旋转的转环所构成,且转环上具有可供多条牵绳勾掛的扣合部;当饲主将多条牵绳同时勾掛于扣合部以牵引无数宠物行走时,由转环可相对于连接件旋转的构造,在宠物交错行进或燥动时,牵绳与牵绳之间得以自动重新排序,可以避免多条牵绳相互缠绕纠结,为本创作所增进之功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时,上述所述的连接件进一部是由一连接环以及设于连接环尾端的转轴所构成,其中连接环概呈环状以供提带直接穿套于连接环,或者可供具有扣件(俗称P字型扣)的提带扣合;而转轴则可供转环枢接,使转环得与连接件之间相对旋转。
本实用新型实施时,上述所述的转环的扣合部可以为环状,或者是具有若干扣合孔或掛勾的环行片体所构成。其中,旋转的扣合部呈环状的实施例可供市售具有扣件(俗称P字型扣)的牵绳直接扣合于其环型扣合部本体。而扣合部呈片状具有扣合孔的实施例,则可籍由扣合孔供牵绳的扣件扣入,以使本创作“宠物牵绳衔接器”衔接于单一提带与无数条牵绳之间,并使提带与无数牵绳得以相对旋转,以达到前述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宠物牵绳衔接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宠物牵绳衔接器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宠物牵绳衔接器实施例的防止牵绳缠绕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宠物牵绳衔接器的转环设置挂勾实施例立体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宠物牵绳衔接器转环设置扣孔的实施例立体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宠物牵绳衔接器转环设置导引槽及束合件的实施例立体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连接件 11-连接环 12-转轴 20-转环
21-枢接孔 22-扣合部 23-掛勾 24-扣孔
25-导引槽 26-束合件 30-提带 31-提带扣件
40-牵绳 41-牵绳扣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创作宠物牵绳衔接器主要是由一连接件10以及一转环20所构成,其中,连接件10连接于可供饲主手握提带30末端,而转环20则设有扣合部以供多条连系于不同宠物的牵绳40端部勾掛,籍由转环20可相对于连接件10旋转的构造,使多条牵绳40得以衔接于单一提带30上,以供饲主同时牵引无数宠物;由于转环20可相对于连接件10旋转,故当无数宠物左右交错行进或躁动时,籍由转环20的旋转,可使无数牵绳40自动重新排序,籍以避免无数条牵绳40相互缠绕纠结。
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的连接件10实施时,进一步是由一连接环11以及设于连接环11尾端的转轴12所构成,其中连接环11即成环状,以供呈环状的提带30直接穿套于连接环11,或者可供具有扣件31(俗称P字型扣)的提带30扣合或拆卸。而转轴12则可供转环20枢接,使转环20得与连接件10之间相对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士则,未经林士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480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散点云整合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橡胶防水卷材材料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