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污泥排放的污水深度处理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047265.8 | 申请日: | 2006-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77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 发明(设计)人: | 江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明辉 |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京沪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沈美英 |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板桥***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排放 污水 深度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结合采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处理污水技术、无污泥排放的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有些行业产生的工业废水具有排放量大,污染物浓度高等特点,对水环境正在造成日益严重的污染,也正在破坏着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不仅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同时也阻碍了该类行业的突破性发展。虽然污水处理、保护生态环境问题目前已经越来越引起各行各业的普遍重视,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于课题研究上,也出现了不少研究成果。废水中污染物质主要有生物可分解有机物、挥发性有机物质、不易分解有机物、毒性金属、悬浮固体物、营养盐(氮与磷)、致病微生物及寄生动植物等。现有的国家规定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是针对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色度、PH值、悬浮物、氨氮、硫化物、六价铬、铜、苯胺类、二氧化氯等项目作出的明确限制要求,因此如何去降解、减少及控制以上这些指标的浓度和数量,使之达到甚至低于国家规定的允许排放标准,是废水处理的主要目标。
目前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常用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及生物处理法三大类。物理处理法主要是采格栅与筛网,调节、沉淀、气浮、过滤膜技术处理悬浮物、浮漂物、细纤维等有机杂质;化学处理法主要通过在中和池或反应池内投入各种药剂,以中和、混凝、电解、氧化、吸附、消毒等方法,处理PH值、色废物质,胶体悬浮物、BOD、COD、LAS、细小悬浮物、大分子有机物、细菌等;生物处理法主要有厌氧生物处理法和好氧生物处理法二种,其中:厌氧生物处理法主要是利用升流式厌氧颗粒污泥床、厌氧附着膜膨胀床、厌氧流化床、水解酸化等,处理BOD、COD色废物质、NH3-N及磷;好氧生物处理法主要是利用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吸附再生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BOD、COD、色废物质、NH3-N及磷。
总体来讲,目前已有的污水处理设备或系统,大多采用单一的物理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或生物处理方法,虽对改善水质某些方面的指标有一定效果,但实践证明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总体处理结果不太理想。而且这些处理方法的前期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投入都比较昂贵,在运营过程中均需频繁地投入大量药剂和添加剂,致使运营成本很高;而且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始终都有其他的污染物产生、排出,尤其是难以处置的大量污泥。虽然有些污水处理装置具有浓缩、烘干和研碎污泥的功能,但最终均要向外排放,无论是向垃圾堆场倾倒或深埋于地下,均将是新的污染源。因此,现有的污水处理方法无法从根本上兑现保护环境、造福于民的总体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设备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处理污水效果好、不仅能达标甚至能低于排放标准、还可以回收利用、且自始至终均无污染物排放、不会引发二次污染的新颖无污泥排放的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明辉,未经江明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472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