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珠弹子双控锁头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009160.3 | 申请日: | 2006-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85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 发明(设计)人: | 马维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维平 |
| 主分类号: | E05B27/10 | 分类号: | E05B27/10;E05B15/16;E05B19/26 |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曰俊 |
| 地址: | 262200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弹子 锁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珠与弹子相结合的双控锁头。
背景技术
原来的磁控锁头,是一种完全以磁性珠子锁定的锁头,其锁定原理是:开启时,用钥匙上的磁点与锁头内磁性珠子的磁点相对(N极对N极,S极对S极),以同极相斥原理形成斥力,将锁头内磁珠排出锁芯凹坑,从而达到开启目的。当钥匙回位退出,锁内磁珠被外层弹簧压迫,伸入锁芯凹坑而锁定。其结构是:在一环形主体上“不定位”的穿入几孔,并在锁芯部的相应位置上铣出凹坑(不穿孔)。装入磁性珠子,弹簧,并套上坚硬外壳,并在锁芯外孔的一侧开一槽口,以便开启时施力之用。钥匙外形是一外径与锁芯内经相吻合的圆柱体,在锁芯开槽的相应位置保留相应凸起,以便开启时施力。钥匙柱型头部内的相应位置镶嵌与锁头相应的对极(与锁头内磁珠同极相对)磁性块,并加外套而成。此种结构的锁头可很容易用“魔幻三磁”的开启工具在短时间内进行开启,给消费者造成一定的不便,安全性能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便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安全性高的磁珠弹子双控锁头。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在锁头主体和传动芯头的内缘壁上设有多个圆柱形孔,其圆柱形孔为同轴孔,在圆柱形孔中设有弹簧、外层弹子和内层弹子;在锁头主体和传动芯头的内缘壁上设有多个圆柱形盲孔,其圆柱形盲孔为同轴孔,在圆柱形盲孔中设有弹簧和磁珠。
通过在磁性锁头的锁芯中增加普通弹子,是障碍物的最佳选择,它在不降低和改变原有磁性珠子的无序不定位及锁定功能的基础上,与磁珠同时在锁头中无序设置,使锁头由两种珠子双重锁定,达到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安全性高的目的。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锁合时弹子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锁合时磁珠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开启时弹子截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开启时磁珠截面图
图中1、外壳 2、弹簧 3、锁头主体 4、锁芯 5、锁孔 6、外层弹子 7、内层弹子 8、环形截止层 9、磁珠 10、截止薄壁 11、钥匙 12、钥匙内磁点 13、“V”型凹坑 14、钥匙孔 15、转动槽口 16、锁体外口护板17、传动芯头 18、“C”型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外壳1、锁头主体3、传动芯头17组成,在锁头主体3的空腔中设有传动芯头17,外壳1包裹锁头主体3,由销子19固定,锁头主体3与传动芯头17由“C”型卡簧18固定。在外壳1内部一侧与锁头主体3之间位置上设有锁体外口护板16,传动芯头17的中间空腔形成钥匙孔14,在钥匙孔14的一端还设有一转动槽口15,在锁头主体3和传动芯头17的内缘壁上设有三个圆柱形孔,其圆柱形孔为同轴孔,在圆柱形孔中设有弹簧2、外层弹子6和内层弹子7。在锁头主体3和传动芯头17的内缘壁上设有圆柱形盲孔,其圆柱形盲孔为同轴孔,在圆柱形盲孔中设有弹簧和磁珠9。
现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机械锁头的任务,是在原钥匙插入锁芯时自由开启,而在无合法钥匙时锁定,不能开启,从而达到安全目的。此种锁头也不例外,其磁性珠子的锁定及开启原理在此不复重述,在前面已详细说明。添加的几组普通弹子的锁定及开启原理可说也是人们皆知:即在钥匙插入锁芯时,内层弹子受钥匙推动向外移到外端与锁芯外壁相平的状态,即开启状态,如图6、图7所示;当钥匙退出,受弹簧的压力而向锁孔内移动,直至被锁芯内的阻止层卡住,外层弹子也相应卡进锁芯,起到锁定作用,如图4、图5所示。当然,钥匙必须与锁头内弹子相应,在相应位置钻出与弹子相应的“V”型凹坑,并将钥匙前端制成无尖圆锥形,以利插进锁芯。
注意事项:1、该双控锁头的磁珠与普通弹子不能设置在同一横截面上;2、磁性珠子同一极性(指向内或向外)的可设在同一截面上,而不同极则不能设在同一截面上;3、普通弹子可在同一截面上任意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维平,未经马维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091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粘度浆料多头储能灌注装置
- 下一篇:全覆式芯片伸缩腰部保护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