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双吡咯烷酮基的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125458.5 | 申请日: | 2006-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0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海;张海波;张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D207/27 | 分类号: | C07D207/27;B01F17/32 |
| 代理公司: | 武汉天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程祥;冯卫平 |
| 地址: | 43007***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吡咯烷酮 化合物 及其 合成 方法 用途 | ||
1.含双吡咯烷酮基的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式为:
n=1或2;m=4,6,8,10,12,14,16或18。
2.权利要求1所述含双吡咯烷酮基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将二乙烯三胺或三乙烯四胺和两倍摩尔量的丁内酯在100~200℃,反应5~20小时;然后加入与二乙烯三胺或三乙烯四胺相同摩尔量的溴代烷和碱,以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N,N-二甲基甲酰胺或N,N-二乙基甲酰胺等单独或它们的混合物为溶剂,在80~180℃,搅拌反应5~20小时;滤去无机物,减压蒸馏蒸去溶剂,得到含双吡咯烷酮基的化合物;所述溴代烷为溴代正丁烷、溴代正己烷、溴代正辛烷、溴代正癸烷、溴代十二烷、溴代十四烷、溴代十六烷或溴代十八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碱为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碳酸氢钙中的一种。
4.权利要求1所述含双吡咯烷酮基的化合物作为表面活性剂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2545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