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滤油纸有效
| 申请号: | 200610097521.9 | 申请日: | 2006-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2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金夫 |
| 主分类号: | B01D39/16 | 分类号: | B01D39/16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 地址: | 215225江苏省吴江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纸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滤油纸。
背景技术
随着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全国的工农业生产飞速发展,石油、汽车、工程机械、发电行业、冶金行业等行业生产用油(如各类高级润滑油、发电机组气轮油、内燃机油、供电变压器油及重型机械液压系统油)量越来越大,而各类润滑油进过一段时间使用之后,其中的固体杂质、水分、气体和油泥都会增加,使油的品质不断恶化。固体杂质会破坏油膜,加速设备的损坏,当固体杂质的粒径大于或者接近摩擦间隙时,对设备的损坏特别大。油中的水分会使机械设备产生诱蚀,会给油膜的厚度和强度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油中的气体带来油品的氧化和破坏油膜造成磨损。当润滑油长期运行于水分和气体成分偏高的环境下带来的氧化和酸化会使油品老化产生油泥。在补充新油和添加抗氧剂、防诱剂时,油泥特别容易析出,油泥的产生不但会影响油品质量,还会造成油路不畅、滤网堵塞等问题。
在当今油资源日趋紧张,为了提高油品质量,让有限的油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率,这必须要选出一种极佳的油净化方法得到极高清纯度的油品质量,油净化方法中有一种常用的过滤净化方法,其利用纤维滤纸等过滤元件来净化油,在一定的压力下,油通过各种过滤元件后,油中的固体杂质及部分游离水就可以被滤除。这一方法的优点是操作原理简单,运行费用低,但它的过滤精度不高,滤纸浸水后强度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滤精度、过滤效率都很高的滤油纸。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滤油纸,包括重量百分比大于0小于等于25%的树脂、重量百分比大于0小于等于20%的无机纤维、重量百分比大于等于55%小于100%的木浆纤维,所述的无机纤维为玻璃纤维或玻璃纤维与陶瓷纤维的混合物。
所述的木浆纤维为针叶松木浆纤维。
该滤油纸还包括重量百分比大于0小于等于20%的棉纤维。
所述的树脂为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丙烯酸改性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玻璃纤维的纤维直径为10~14μm。
所述的陶瓷纤维的纤维直径为2~6μ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木浆纤维中增加一定的由玻璃纤维和陶瓷纤维组成的无机纤维,此种无机纤维能够调节滤油纸的过滤精度和透气性能、减小滤纸的孔径,与此同时也增加了滤油纸的吸水性和强度,使得滤油纸能够有效的吸附去除掉油中的杂质,提高油品质量和利用率。对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产品按照如下方法对其性能进行测试:
纸张抗张强度的测定根据国家标准GB/T453-1989;湿抗张强度的测定根据国家标准GB/T465.2-1989;耐破度的测定按照国家标准GB/T454-1989;透气度的测定是在肖伯式透气度测定器上,加装一台Y-61型斜式微压仪,降低其真空度,使用1毫米水柱压差进行测定。
最大孔径采用气泡法测定,把纸的每一小孔看成一根毛细管,用异丙醇润湿湿纸页,并对纸页施以液压,当反方向向外的气压达到某一值时,纸页最大孔径处先冒出气泡,这一孔的直径与此时的压力差有一定的关系。根据一定的换算关系,可以算出纸页的最大孔径。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纸页最大孔径:
Φ=(4/G·at·coSθr)/(ρ1h1-ρ2h2)×104
Φ-最大孔径,单位为μm;G-重力加速度9.8×102cm/s2;异丙醇接触角θr=0°;
at-测试温度T时异丙醇表现张力,单位为dyn/cm;
ρ1-u型压力计中水的密度(为1g/cm3);h1-u型压力计中水压高度,单位为cm;
h2-注入异丙醇的高度,通常为2cm;ρ2-测试温度T时异丙醇的密度,单位g/cm3;
平均孔径的测定以汞压入法测量,称取适量纸样(一般0.2~0.8g)置于美国麦克公司测定全自动压汞仪的膨胀计中,涂高压密封油,加盖后用螺纹密封,置于低压系统中灌汞并测定粗孔大小,然后移至高压系统中加压测定高压下微孔的大小、分布、平均孔径及孔隙率。(测量中的汞的接触角为130度,表面张力为4.8N/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金夫,未经王金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975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