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燃烧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091056.8 | 申请日: | 2006-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7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东成 |
| 主分类号: | F17C7/04 | 分类号: | F17C7/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21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燃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烧用的装置,特别是一种节能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人们在使用由压力容器贮装的液化气进行燃烧时,在容器内,由于上部较轻的液化气首先排出进行燃烧,剩下较重的液化气以液体的形式积存在压力容器的底部;当压力容器内的液化气减少时,其压力减小,无法将积存在压力容器底部的残液排出,导致压力容器底部的残液积聚,冬季尤甚;积聚的残液,既浪费能源又使下次灌液时重量不足。
在中国专利申请CN200420023983中公开一种液化气残液助燃器,它由导线、电热元件、电源插头及支架组成,电热元件经导线连接电源插头,电热元件活动固定于支架上;用电热加热,使残液挥发。解决了尤其是天冷瓶内气压低时,许多残液利用不上的问题。
在中国专利申请CN CN01230606中公开了一种石油液化气钢瓶残液烧净器,是开有若干个喷气孔的导气喷管装于管体总成内。上端与钢瓶的上腔相通,下端经输液管道,过滤网与钢瓶腔下部相通。其上装气化器。连接节设于管体总成与接头节之间。使用大炉具,用气量大增加一套喷气导气装置,外有雾化层。其具有气化充分,燃烧彻底无残液,火焰稳定,热值高,充气顺利,快速,关闭立即熄火安全可靠。特别适用于和各类石油液化气钢瓶配套使用。该装置方案能解决气化充分,燃烧彻底无残液的问题;但其结构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燃烧装置,它也能消除上述存在的缺陷,其结构简单,能充分将残液引出燃烧,燃烧时不会产生黑烟,无安全隐患。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节能燃烧装置包括上接头、下接头和二端分别与上接头和下接头相连接的混合管,其特征是:所述的混合管的下端部伸入到所述的下接头的内腔中;在所述的下接头的内腔中,装有节流阀、弹簧,所述的弹簧的一端靠压在所述的下接头内腔的底部,另一端作用到所述的节流阀上,使所述的节流阀压靠在所述的混合管的下端部;在所述的节流阀上具有通道将所述的下接头的内腔与所述的混合管连通。
在所述的混合管的下端部可套装有端套,使所述的节流阀压靠在所述的端套的下端部。
所述的节流阀上的通道为中心孔。
所述的上接头上部的端头装入到角阀孔内。
所述的混合管的上部具有导气孔。
本发明节能燃烧装置采用下接头中的弹簧来补偿由于角阀位置和容器高度的误差,将节能燃烧装置牢固地固定在容器内的底面与角阀之间;使充气时的进气冲力不会使燃烧装置的位置移动。
本发明采用节流阀来调节供气量,当充满液的容器在使用时,节流阀会防止液化气的液体从容器中过多地流出,避免了燃烧冒黑烟等的安全隐患。
采用匹配的节流孔、导气孔,保证燃烧正常。
当使用时,容器底部的重液在承受大于上部轻液的压力下,从导液孔经节流孔、混合管送出;同时容器内的上部气体经导气孔进入混合管,与上升的底部重液挥发气混合后,经角阀送出,以正常燃烧。当装满液体的容器在使用时,节流阀会防止过多的燃料从容器中流出,避免了燃烧冒黑烟,保障安全。充气时,过高的充气压力可将节流阀压下进行充气,不会使节能燃烧装置的位置移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将残液引出正常燃烧,燃烧时不会产生黑烟,使用安全;安装牢固;其结构简单,适于批量生产,成本低。本节能燃烧装置适于在各种液化气容器上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节能燃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中代号:
1下接头 2下端头 3下封头 4混合管
5上接头 5A端头 6端套 7弹簧
8密封环 9密封垫 10节流阀 10A圆锥部
10B杆部 11导气孔 12导液孔 13中心通孔
14角阀 15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所示为本发明节能燃烧装置装在容器15内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容器15为液化石油气钢瓶,钢瓶的顶部装有角阀14,用于引出被燃烧的气体。
本发明节能燃烧装置包括上接头5、下接头1和二端分别与所述的上、下接头连接的混合管4,
所述的混合管4的下端部伸入到所述的下接头1的内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东成,未经王东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910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