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缆车式公路、铁路大跨度桥梁建造技术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077965.6 | 申请日: | 2006-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3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 发明(设计)人: | 朱定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定飞 |
| 主分类号: | E01D12/00 | 分类号: | E01D12/00;E01D11/00;E01B25/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52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缆车 公路 铁路 跨度 桥梁 建造 技术 | ||
发明的缆车式桥梁建造新技术的科学原理:人类千百年来的桥梁建造从利用石拱的力学原理造石拱桥,到近、现代使用钢材、水泥设计建造多桥墩长跨度的过江大桥,发展到当代的钢梁架和钢缆斜拉桥等,多种造桥新技术,但都没有改变仿效路面造桥的根本性缺陷,使桥梁的自体重量巨大,加上承载汽车、火车的载重及其在桥面的行进力度,而使在江河上建造的桥梁必须在水中打桩,建造桥礅才能承重,(虽然现代新技术所造桥墩已减少),使桥梁工程设计复杂,选址勘测难度大,工程建造技术要求高,工程投资规模巨大,建造工期长,所耗费的人力和钢材、水泥等资源数量惊人,应该加以改革创新。
为此本人特发明缆车式桥梁新技术,这一发明的主要技术参数:
一、缆车主体的三项技术:1、在江河岸上建造固缆桥桩,按设计高程在江河或适宜建桥的峡谷、湖、海的较窄地段的两岸建造,这一设计避免了在这些大跨度桥梁建造时的水下作业和水上高桥礅建造,在陆上作业可减少80%的勘测、设计和建造的各项投资。2、横贯于两桥桩间的缆车钢缆,按设计所载车重和缆车自重,采用现代技术制作的多根钢缆以供载重;3、按设计装载过桥车辆数和载重,制作适度宽、长的缆车式载体,固着于上述钢缆上,两端用轮盘绞车等方法使钢缆快速带动缆车及所载火车或汽车通过江河、峡谷。由于缆车式桥梁没有路面钢梁和各种设施,可减少桥梁自体重量的80%,设计、投资也减少80%。
二、缆车桥载重和稳定的三重保障技术:1、缆车钢缆已基本保证缆车自体和所载车辆的重量,由于无桥面、路道、钢梁等及其它设置,故跨度在一定设计范围内的长度钢缆,完全能承载缆车及所载车辆稳定通行。2、为保证缆车在超负荷车辆通行或风暴等其它外力作用时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设计在缆车钢缆下按需要再增加带滚筒装置的承载钢缆,通过滚筒装置与缆车钢缆连接,既便缆车行驶,又增加意外负荷的承载力和稳定性。3、再运用现代斜拉桥技术,设计在两端桥桩上使用斜拉钢缆,与缆桥下层钢缆连接,实现对缆车载重过桥及其稳定性的三重保证。
三、拉锯式或盘旋式缆车道:拉锯式车道:所设计的缆车道为双排形,由轮盘、绞车等带动钢缆左右两边缆车各靠一岸,按一定时间使缆车如拉锯般互动靠岸,以带动车辆过桥。盘旋式车道:将缆车道设计为在两桥桩间盘旋互动方式,使车辆进入缆车过桥后下车前行。
四、如交通繁忙,过桥车辆多,可在桥桩上层增加适当高度,再建一条缆车桥,一举可增加一倍运量。这一技术应在原案设计时预为计划。
五、如江河、峡谷跨度过宽,一般只采用增加两端桥桩高度,以增加斜拉钢缆,保障缆车道承重力;如江河近岸过宽,也可考虑在浅水近岸增设承重桥桩,或适当增加引桥以减少缆桥跨度。
这一发明技术将改写人类桥梁设计和建造的历史,减少世界各国万千座桥梁建造的人力和钢材、水泥等80%的投资和资源耗费,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定飞,未经朱定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779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菇渣发酵绿色木霉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矿井工作面降温系统的冷风制备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