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排后水调节机构的桶式排水阀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069433.8 | 申请日: | 2006-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1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飞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飞宇 |
| 主分类号: | E03D1/34 | 分类号: | E03D1/34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松亭;连耀忠 |
| 地址: | 361000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排后水 调节 机构 桶式排 水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水阀,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排后水调节机构的桶式排水阀。
背景技术
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不足已成为各国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增长以及工农业用水量的增加和地下水位的逐年下降,已造成相当部分的城市供水日益紧张,节约用水已被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抽水马桶作为一种用水量较多的装置,在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今天,无疑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有技术的桶式排水阀,通常设有排后水调节系统,其排后水调节系统是利用排本体上的小孔大小的变化进行排后水调节的,其范围与浮子上升速度相制约,这种结构的排水阀,浮桶上升到位是靠水的浮力和排水后期的真空吸力,当水位下降至设定的位置时,浮桶的浮力在减少,同时,本体上的排后水位调节孔露出水面与大气连通破坏真空吸力,浮桶下落,小孔的大小可控制小孔腔室的排水速度,也就是小孔与大气连通快慢,打破原来的平衡,在浮力降到一定的值时浮桶下降。由于排后水位调节孔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因而使排后水位的调节范围受到局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带排后水调节机构的桶式排水阀,通过在靠水浮力止排水的桶式排水阀的排本体或排水底座上增设排后水调节机构,使各种靠水浮力止排水的桶式排水阀,具有排后水的调节范围大、调节易实现、排后水位稳定等优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排后水调节机构的桶式排水阀,包括排本体、排水底座、止排水浮桶机构,排本体装在排水底座上,止排水浮桶机构活动套装于排本体内,排本体内对应设有可容纳止排水浮桶机构的腔室,排水底座设有止水面和排水口,止水时止排水浮桶机构底端的止水胶垫密封压贴在排水底座的止水面上;在排水阀上滑套有可随水位升降的用于调节排后水位的排后水调节机构,排水阀上对应设有用于限制排后水调节机构过分向上的限位机构;所述的排后水调节机构包括:
一排后水调节环,为环形结构,是环绕在排水底座的外周,由排本体或排水底座导向移动,上升时,使水箱与排水底座的排水口相连通,落下时,隔断水箱与排水底座的排水口的连通;
一个或多个排后水调节杆,为杆体结构,底端与排后水调节环固定相连接,上端设有可供调节浮桶上下移动换位相联接的连接部;以及
一个或多个排后水调节浮桶,设有可与排后水调节杆的连接部配合相固定的配合部;排后水调节浮桶通过其配合部可上下移动换位地联接在排后水调节杆的连接部上。
所述的排后水调节杆与排后水调节环为一体结构。
所述的排后水调节杆的与排后水调节环相接的底段设为直连结构。
所述的排后水调节杆为吻合于阀体的外形形状的结构。
所述的排后水调节杆与排后水调节环为粘接相固定。
所述的排后水调节杆与排后水调节环为卡接相固定,在排后水调节杆上设有卡扣或卡孔,在排后水调节环上设有对应相配合的卡孔或卡扣。
所述的排后水调节杆与排后水调节环为销接相固定,在排后水调节杆、排后水调节环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一个或若干个销孔,插销对应插在排后水调节杆的销孔与排后水调节环的销孔之间。
所述的排后水调节杆的连接部为设有条形锯齿,排后水调节浮桶的配合部为设有对应配合的卡齿,排后水调节浮桶通过其卡齿与排后水调节杆条形锯齿的不同位置配合串卡在排后水调节杆的不同高度位置上。
所述的排后水调节杆的连接部为多个销孔,排后水调节浮桶的配合部为一或多个销孔,排后水调节浮桶通过其销孔与排后水调节杆不同位置销孔的配合串卡在排后水调节杆的不同高度位置上。
所述的限位机构为设置在排本体上的可用于限制排后水调节环过分向上的圈环或均匀分布在排本体周边的若干个环耳。
所述的限位机构为排水底座顶部的凸台。
所述的排后水调节环在排本体上的导向移动为在排本体上设置有导向槽,排后水调节环通过相固定的排后水调节杆滑动套接在排本体的导向槽中。
所述的排后水调节环在排水底座上的导向移动为在排后水调节环上设有四条可对应配合排水底座上的四条筋的凹槽,排后水调节环通过凹槽滑套在排水底座的四条筋上。
所述的浮桶为单边式结构或双边式结构或环状结构。
所述的浮桶为塑料壳体结构。
所述的浮桶为金属壳体结构。
所述的浮桶为实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飞宇,未经李飞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694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光导纤维对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