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析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中迁移的方法及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047539.8 | 申请日: | 2006-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1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培军;张春桂;尹炜;张海荣;许华夏;鞠京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宗富;周秀梅 |
| 地址: | 110016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析 污染物 不同 介质 迁移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染地表水修复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分析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中迁移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地表水体不同于地下水体,同后者相比,前者因完全裸露于外界环境中,因此更缺乏自然的保护。地表水作为重要的水资源,正在遭受着严重的破坏,目前,我国1/3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尽管已采取了一些控制措施,但因排入地表水体的污染物生物降解性越来越差,造成污染物质在水体中长期累积,超过了地表水的自净能力。
地表水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其中便于利用的地表淡水资源仅占淡水总量的0.014%,其珍贵之处不言自喻。然而,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复杂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输入地表水体,有限的地表水资源正在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不仅影响了人类正常生活,还制约着经济发展,污染地表水修复的研究迫在眉睫。
污染物对环境产生污染的过程是经历量变积累到质变,这一过程可以是短暂的,也可以是长期的。特别是严重污染的场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免造成扩散和严重后果。例如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车间发生爆炸事故,虽及时封堵了事故造成的污染排放口,并将厂区内事故产生的污水引入厂内污水处理厂,但由于消防以及现场清理、清洗过程中带来的污染,致使大量的苯类污染物(苯、苯胺和硝基苯)通过吉化公司东10号线流入第二松花江,造成了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地表水体的复杂性和庞大的治理工程开支,要求修复地表水体的技术必须合理、可行。
对于硝基苯类污染水体的处理技术,有不少报道,有物化法处理技术和生物法等。物化法处理技术包括化学氧化技术、吸附法、萃取法等[唐萍,周集体等]。生物法包括好氧菌降解法和厌氧菌降解法[宗红鹰,谢强]。但无论采用何种处理技术,前题是设计可行性方案之前必须掌握污染物在水中及底泥中的分布状况,只有了解情况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和修复方案,使复杂性的地表水体得到有效修复,恢复其自然生态原貌。且治理工程省时省力、可操作、成本低,但对于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中分布及迁移的状况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析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中迁移的方法及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分析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中迁移的装置包括:柱体、采样口,所述多个采样口设置于柱体上。
其采样口通过水循环管与柱体相通,蠕动泵设在水循环管相连通的采样口与柱体中间。
所述柱体每隔80-160mm设置一采样口,每柱设置6-10个采样口,采样口上设有开关。
所述水循环管相连通的采样口位于污染底泥与污染水体的界面上部。
分析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中迁移的方法:装置内加入污染底泥10-15kg,底泥上添加水10-15L,在13-23℃下每隔1d-30d从不同采样口处采集样品进行检测分析。
所述水内加有20-50g污染物。
承装污染底泥与水后在水循环管相连通的采样口与柱体中间设有蠕动泵,当开启蠕动泵时以0.5L/h~3.1L/h的速度控制水流动,在13-23℃下每隔1d-30d从不同采样口处采集样品进行检测分析。
所述水内加有20-50g污染物。
本发明可对污染物在流动水体和静止水体中的分布和迁移规律的差异进行检测:无蠕动泵时可模拟污染物进入稳定水体后在水体和底泥中的分布和迁移;连接蠕动泵时可控制不同流速的水体循环流动,柱中的水从下层流出,再由上层滴下。将下层水提升到最上层,蠕动泵连续运行,通过蠕动泵提升到表面实现水的流动并与空气接触。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
1.采用本发明不连接蠕动泵的装置时能模拟有机污染物进入稳定水体后在水体、底泥不同层面(5cm-40cm)中的分布和迁移规律;当启动蠕动泵时还能够模拟有机污染物进入不同流速(0.5L/h-3.1L/h)流动水体后在水体和底泥中的分布和迁移规律。
2.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简单、适用性强、可控性强,操作方便。可模拟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不同泥:水比例、不同有机、无机污染物污染状况及在不同介质中的分布和迁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475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