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功率变换型镇流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029387.9 | 申请日: | 2006-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4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 发明(设计)人: | 龚伟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罗曼电光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38/10 | 分类号: | H01F38/10;H05B41/2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浩东 |
| 地址: | 201112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率 换型 镇流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设备配件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功率变换型镇流器,特别涉及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光源产品中,高压气体放电灯(HID)的光效是非常高的,可达到75lm/W以上,甚至超过150lm/W,是一种高效节能的产品,但是这些灯在工作时需要一些非常重要的部件来组成一个系统,如镇流器、触发器等,用来启动点燃灯泡,稳定灯泡的工作电流,维持灯泡电弧的的连续性而使灯泡能正常的工作。
目前的工作系统因采用普通镇流器而无法进行在线调光(功率变换),采用调节电压的方法来变换功率由于调节范围有限(<15%),所以意义不大,且电源电压不能波动太大,否则会造成电弧中断而使灯泡熄灭,灯泡熄灭后再点燃需要3-15分钟的冷却时间,这会给使用的方便性和安全性带来许多问题。
目前国内外生产的可变功率的镇流器均为简单的单磁路抽头型,即在普通镇流器的线圈上增加几个接线头(抽头)。用改变线圈的圈数来调节电感阻抗,从而改变灯泡的工作电流,以达到变换功率的目的。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但由于通过灯泡的电流只有一路,因此对功率切换的要求较高,最好是过零点切换,否则在切换过程中有断电现象产生,容易使灯泡熄灭,更不能用普通手动开关切换功率,使用的稳定性较差。
综上所述仍然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率变换型镇流器,它可克服了现有用于高压气体放电灯镇流器无法可靠进行功率变换的缺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功率变换型镇流器,它主要包括主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线圈处并联有调节线圈,主线圈与负载连接,并保持常通状态,调节线圈用于调节电路中的电流,负载处的电流由主线圈处电流和调节线圈处电路叠加而成。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率变换型镇流器,是普通型镇流器更新换代的产品,能广泛应用于道路照明、工厂照明、景观照明等,如果功率变换型镇流器能够得以大力推广和应用,将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积极的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当今能源紧张的形势下,更显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相比传统产品具有以下显著特征:1、节电率可达20%以上,效果明显;2、可从小功率启动减少对电网的冲击,提高高电网的运行安全性;3、降低了负荷密度,提高了灯管和镇流器的寿命;4、配合控制器可方便的实现程控、遥控、群控,以达到自动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普通镇流器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抽头型镇流器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描述
本发明为一种功率变换型镇流器,如图3至图6所示,它主要包括主线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线圈处并联有调节线圈2,主线圈与负载连接,并保持常通状态,调节线圈用于调节电路中的电流,负载处的电流由主线圈处电流和调节线圈处电路叠加而成,主线圈的一端与调节线圈的一端固定连接或通过开关3连接,调节线圈的另一端和中部调节端通过开关4与主线圈另一端相连接,调节线圈处的线圈可为多组绕组或抽头式绕组,所述开关可为机械式开关或电子式开关。
镇流器是采用多磁路多绕组复合型,由几组独立的工作磁路组合而成,用几组线圈的组合来调节电感阻抗,从而改变灯泡的工作电流,以达到变换功率的目的。
使用方法;由于采用复合结构,使通过灯泡的电流由多路电流合成,至少有一路在切换过程中始终有维持电流通过灯泡,保持电弧的连续性,另外一路电流的变化用来改变灯泡功率的大小,所以变换的稳定性极高,变换的范围很大(最大可达10%-100%),甚至可用普通手动开关随意切换功率,决不会使灯泡熄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罗曼电光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罗曼电光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293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