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色磷光化合物和使用它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效
| 申请号: | 200580049429.9 | 申请日: | 2005-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0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 发明(设计)人: | 金重根;朴春键;徐正大;郑贤哲;李敬勋;李在万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海川;樊卫民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红色 磷光 化合物 使用 有机 电致发光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更特别地,涉及红色磷光化合物和使用它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最特别地,本发明涉及用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的掺杂剂的红色磷光体,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顺次沉积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而形成。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显示器件的尺寸越来越大,越来越需要占用较少空间的平板显示器件。该平板显示器件包括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也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技术正在以巨大的速度发展,已经公开了许多原型。
当电荷注入到在电子注入电极(阴极)和空穴注入电极(阳极)之间形成的有机层中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更具体地,当电子和空穴形成一对时发光,新产生的电子-空穴对衰减。可以在柔性透明基板如塑料上形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也可以在比等离子体显示板或无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中需要的电压更低的电压(即低于或等于10V的电压)下驱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有利之处在于,其与其它显示器件相比消耗更少的能量和提供优异的颜色显示。而且,由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使用三色(即绿色、蓝色和红色)可以再现图片,所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被广泛地认为是可以再现清晰图像的下一代颜色显示器件。
制造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的过程描述如下:
(1)将阳极材料涂布在透明基板上。一般地,使用氧化铟锡(ITO)作阳极材料。
(2)在阳极材料上沉积空穴注入层(HIL)。空穴注入层由具有10纳米(nm)至30纳米(nm)厚度的铜酞菁(CuPc)层形成。
(3)然后沉积空穴传输层(HTL)。空穴传输层主要由4,4’-双[N-(1-萘基)-N-苯氨基]联苯(NPB)形成,先用真空蒸发处理,然后涂布至具有30纳米(nm)至60纳米(nm)的厚度。
(4)此后,形成有机发光层。此时,如果需要,可以加入掺杂剂。在发绿光的情况中,有机发光层一般由真空蒸发至具有30纳米(nm)至60纳米(nm)厚度的三(8-羟基喹啉酸)铝(Alq3)形成。并且使用MQD(N-甲基喹吖啶酮)作掺杂剂(或杂质)。
(5)在有机发光层上依次形成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或在有机发光层上形成电子注入/传输层。在发绿光的情况中,步骤(4)的Alq3具有优异的电子传输能力。因此,并非必需地需要电子注入和传输层。
(6)最后涂布阴极层,在整个结构上涂布保护层。
依照在上述结构中形成发光层的方法,决定了分别发出(或显示)蓝、绿和红颜色的发光器件。作为发光材料,由从每个电极注入的电子和空穴的重组而形成激子。单线态激子发射荧光,三线态激子发射磷光。发射荧光的单线态激子具有25%的形成可能性,而发射磷光的三线态激子具有75%的形成可能性。因此,与单线态激子相比,三线态激子提供更大的发光效率。在这样的磷光材料中,红色磷光材料比荧光材料可以具有更大的发光效率。因此,作为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的重要因素,红色磷光材料正在被广泛研究。
当使用这样的磷光材料时,需要高发光效率、高色纯度和延长的耐久性。最特别地,当使用红色磷光材料时,随色纯度增加(即CIE色度坐标的X值变得更大),可见度降低,从而导致难以提供高发光效率。因此,需要开发能提供优异的色度坐标(X的CIE色纯度=0.65以上)、提高的发光效率和延长的耐久性的红色磷光材料。
发明内容
用以解决所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红色磷光化合物和使用所述红色磷光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基本消除了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用以解决所述问题的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通过将式1所示的化合物结合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中作为掺杂剂,从而提供具有高色纯度、高亮度和长耐久性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通过提供下式I所示的红色磷光化合物可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式1
其中表示
这里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可以是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基中的一个。C1~C6烷基中的每个可以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和叔丁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94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车床的手动与自动进给转换装置
- 下一篇:时隙增益控制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