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由载有金属的碳纳米管制备负载型催化剂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580046303.6 | 申请日: | 2005-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8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 发明(设计)人: | J·马;D·莫伊;A·奇什蒂;J·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珀里昂催化国际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C5/00 | 分类号: | D01C5/00;D01F9/12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冬;韦欣华 |
| 地址: | 美国麻***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载有 金属 纳米 制备 负载 催化剂 方法 | ||
交叉参考信息
该申请要求2004年11月1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 60/628,469的权利和优先权,通过引用将其整体结合到本文。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备负载型催化剂的新方法,所述方法通 过将催化剂或催化剂前体预沉积在碳纳米管上,接着由预沉积或载 有金属的碳纳米管形成碳纳米管结构。结果得到包括金属催化剂更 均匀和彻底地分散在碳纳米管结构中的碳纳米管结构的负载型催化 剂。因此,本发明的负载型催化剂包含浓度更高和分布更好的金属 催化剂,从而导致效率更高和所需最终产物的产率更高。
发明背景
负载型催化剂
负载型催化剂(即载在某种表面、结构或载体等上的催化 剂)通常包括惰性载体材料和催化活性材料。因为均相反应通常在升 高的温度(有时还在提高的压力)和反应性气氛进行,因此可能难以确 定反应区内活性催化剂组分的确切化学性质。因此,术语“催化剂” 或“负载型催化剂”通常在工业中互换用于指包括惰性载体以及载入 反应区的催化活性材料的组合物,虽然认识到反应区内活性材料的 确切性质通常不可测定。
负载型催化剂可通过例如以下方法制备:首先将真正的催 化活性材料的前体沉积在惰性载体上,然后在将其加入反应区前进 行相应处理(例如煅烧)。加入反应区前稳定负载型催化剂的更进一步 预处理和钝化步骤也是公知的。在一个通常的例子中,将金属盐沉 积在惰性载体上,通过在升高的温度煅烧转化为金属氧化物,然后 进一步原位还原为活性纯金属催化剂。
负载型催化剂在石油、石化和化学工业中广泛用于化学工 艺的均相催化反应。该反应通常在以下条件进行:反应物和产物为 液态,催化剂为固态。在均相催化反应中,反应发生在相与相之间 的界面,即反应物和产物的液相与负载型催化剂的固相之间的界面。 因此,均相负载型催化剂的表面性质是有效利用催化剂的重要因素。
例如,负载型活性催化剂的表面积以及该表面积对反应物 吸附和产物脱附的可达性就较重要。这些因素影响催化剂活性,即 反应物向产物的转化速率。
一般而言,催化活性与催化剂的表面积成比例。因此,理 想的是高比表面积。然而,反应物和产物以及热流应可到达所述表 面。
活性催化剂材料可载在载体的外部和/或内部结构上。因 为内部多孔性,载体内部结构通常可包括比外表面更大的表面积。 催化剂表面对反应物的化学吸附先于该反应物通过载体内部结构的 扩散。
因此,当大量活性催化剂位于或载在载体的内部结构时, 载体内部结构对反应物、产物和热流的可达性就较重要。通过多孔 性和孔径分布测定可达性。用作催化剂载体的活性碳和炭的表面积 可为约1000平方米/克,多孔性大于1ml/克。然而,大部分该表面 积和多孔性(例如多达50%,且通常更大)通常与微孔(即孔直径为2nm 或更小的孔)相关。因为扩散限制,这些孔可能不可接近,其容易堵 塞,从而失活。因此,最理想的是孔主要分布在中孔区(即2-50nm) 或大孔区(即大于50nm)的高多孔性材料。
重要的还有负载型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破碎或耗损, 因为这些碎片可悬浮在反应料流中,必须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替换耗损的催化剂的成本、将其从反应混合物分离的成本以及污染 产物的风险均会阻碍该工艺的应用。在浆料状态,例如当从工艺料 流过滤负载型固体催化剂并将其再循环至反应区时,耗损的细粉末 可堵塞过滤器并中断所述工艺流程。
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的化学纯度也对催化剂的选择性(即 催化剂生成几种产物中的一种的能力)和催化剂的寿命有重要影响。 因此,重要的还有催化剂应尽可能降低其对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污 染。在催化剂载体的情况下,这尤其重要,因为载体是污染其负载 的催化剂和化学工艺流程的潜在来源。此外,某些催化剂对可促进 不需要的竞争反应(即影响其选择性)或使催化剂失效(即使其“中毒”) 的污染物特别敏感。例如,木炭和由石油残渣制备的市售石墨或碳 通常包含痕量硫或氮。天然来源的碳可包含这些物质以及生物系统 普遍存在的金属,因为该理由,其可能不理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珀里昂催化国际有限公司,未经海珀里昂催化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63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