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连接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580038650.4 | 申请日: | 2005-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6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 发明(设计)人: | 根本徹;生驹知行;福田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根本杏林堂 |
| 主分类号: | A61M39/02 | 分类号: | A61M3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党晓林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装置 | ||
1.一种管连接装置,其将管部件连接到容纳有药液的、用弹性部件密闭容器主体的开口的药液容器,所述管连接装置具有:
容器保持机构,其以使所述药液容器的所述开口位于上方的状态可自由装卸地保持所述药液容器;
短管状的短针部件,其远端刺穿所述弹性部件,在其基端可自由装卸地连接有液体供给管,比重小于所述药液比重的预定液体在所述液体供给管中流动;
长管状的长针部件,其远端刺穿所述弹性部件,在其基端可自由装卸地连接有药液注射管,所述药液在所述药液注射管中流动;
保持架部件,其一体地保持所述短针部件和所述长针部件,并使它们为基端位于上方并且远端位于下方的状态;
保持架移动机构,其使所述短针部件和所述长针部件与所述保持架部件一起向上方的退避位置和下方的刺穿位置垂直移动;以及
容器移动机构,其支承所述药液容器,使所述药液容器与所述容器保持机构一起可向从下方与处于所述退避位置的所述短针部件和所述长针部件对置的刺穿位置和不对置的退避位置沿水平方向自由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移动机构借助于驱动源的驱动力使所述药液容器与所述容器保持机构一起水平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移动机构具有:
配置锁定机构,其将所述药液容器与所述容器保持机构一起锁定在所述退避位置和所述刺穿位置;
用手指把持的移动引导捏手,其与所述容器保持机构形成为一体;
锁定解除捏手,其可自由移动地由所述容器保持机构支承,用所述手指一起把持该锁定解除捏手与所述移动引导捏手;以及
锁定解除机构,当所述锁定解除捏手与所述移动引导捏手一起被把持时,该锁定解除机构解除所述配置锁定机构的锁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连接装置具有对所述容器移动机构和所述保持架移动机构进行动作控制、并沿正反方向依次产生退避状态、准备状态以及刺穿状态的动作控制装置,所述退避状态是所述药液容器、所述短针部件和所述长针部件配置于所述退避位置的状态,所述准备状态是所述药液容器配置于所述刺穿位置、并且所述短针部件和所述长针部件配置于所述退避位置的状态,所述刺穿状态是所述药液容器、所述短针部件和所述长针部件配置于所述刺穿位置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连接装置还具有:
位置检知装置,其检知所述药液容器是配置于所述退避位置、还是配置于所述刺穿位置;和
动作控制装置,其根据所述位置检知装置的检知结果对所述保持架移动机构进行动作控制,由此,当所述药液容器配置于所述退避位置时,使所述长针部件和所述短针部件配置于所述退避位置,仅在所述药液容器配置于所述刺穿位置时,使所述长针部件和所述短针部件可向所述退避位置和所述刺穿位置自由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连接装置还具有容器升降机构,该容器升降机构支承所述药液容器使其可向由处于所述退避位置的所述容器保持机构保持的保持位置、以及比所述保持位置靠上方的装卸位置沿上下方向自由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连接装置具有:
容器升降机构,其支承所述药液容器使其可向由处于所述退避位置的所述容器保持机构保持的保持位置、以及比所述保持位置靠上方的装卸位置沿上下方向自由移动;和
动作控制装置,其对所述容器升降机构、所述容器移动机构和所述保持架移动机构进行动作控制,并沿正反方向依次产生装卸状态、退避状态、准备状态以及刺穿状态,所述装卸状态是所述药液容器在所述退避位置配置于所述装卸位置、并且所述短针部件和所述长针部件配置于所述退避位置的状态,所述退避状态是所述药液容器在所述退避位置配置于所述保持位置、并且所述短针部件和所述长针部件配置于所述退避位置的状态,所述准备状态是所述药液容器配置于所述刺穿位置、并且所述短针部件和所述长针部件配置于所述退避位置的状态,所述刺穿状态是所述药液容器、所述短针部件和所述长针部件配置于所述刺穿位置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根本杏林堂,未经株式会社根本杏林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3865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灌注的三维细胞/组织疾病模型
- 下一篇:暗状态光再循环薄膜和显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