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动车新型减振器无效
| 申请号: | 02212240.0 | 申请日: | 2002-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5190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30 |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强;林连华;孙清利;张宪经;李吉銮;池建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 |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晓光 |
| 地址: | 2528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动车 新型 减振器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减振器,特别是涉及农用车前轮减振器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现在国内农用车行业采用的前轮减振器,由减振缸体(1)、减振弹簧(2)、卡簧(3)、滑套(4)、缸体油封(5)、垫片(6)、防尘圈(7)、压盖(8)、活塞筒套(9)、弹簧顶座(10)、螺塞密封圈(11)、筒套螺母(12)、螺塞(13)、托架(14)、O形圈(15)等组成,活塞筒套(9)插装在减振缸体(1)内,外部套有减振弹簧(2),上边套装托架(14),再用筒套螺母(12)和螺塞(13)从顶端紧固,减振缸体(1)内予先装有减振用油,减振缸体(1)的下端装在农用车前轮轴两侧。当前轮受力时,减振缸体(1)内的减振用油进入活塞筒套(9)内腔,并沿活塞筒套(9)外缘穿过滑套(4)上的通孔向上漫延;当受力减轻,减振缸体(1)随前轮向下,减振弹簧(2)复原,活塞筒套(9)向减振缸体(1)上方抽动。由于密封和油压作用,活塞筒套(9)回升的速度比沉降的速度缓慢,减轻颠簸。
这种结构由于活塞筒套(9)是开口的,减振用油由里向外和由外向里流体截面积相同,虽然在大气压力作用和密封条件下活塞筒套(9)回升速度稍慢,能够起到缓冲减振的作用,但还不足以起到完全密封和迟滞回升的作用,减振效果不够理想,有时活塞筒套(9)回升过快,还容易将密封的减振缸体(1)中的减振用油带出,形成少量渗漏,造成减振器表面污染,也降低减振效果。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减振器结构,解决现有减振器存在的活塞筒套(9)与减振缸体(1)配合出现渗漏的问题,增强减振效果,提高农用车行驶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
设计一种机动车新型减振器,由减振缸体(1)、减振弹簧(2)、卡簧(3)、滑套(4)、缸体油封(5)、压盖(8)、活塞筒套(9)、弹簧顶座(10)、筒套螺母(12)、螺塞(13)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活塞筒套(9)内装油缸套管(18)和定位套(16),活塞筒套(9)和减振缸体(1)内设有套装活塞组件(19)的阻尼阀杆,阻尼阀杆(22)底部与减振缸体(1)的底部封口连接固定,其杆身部分套装油封组件(20),油封组件(20)与活塞筒套(9)内壁连接为一体,并可沿杆身轴向滑动,活塞筒套(9)内的油缸套管(18)内端装有阀座(17),将油缸套管(18)内端封闭并与定位套(16)隔绝。活塞组件(19)是由限位垫(33)、流通阀片(34)、活塞(35)、阻尼片(36)、活塞阀片(37)、隔垫(38)、紧固螺母(39)依次安装在阻尼阀杆(22)的顶端固定组成,活塞(35)与活塞筒套(9)中的油缸套管(18)滑动配合。油封组件(20)包括油封座(27)、油封(28)、油封垫圈(29)、油封弹簧(30)、密封圈(31)、导向座(32),依次套装在阻尼阀杆(22)上,并用油缸盖(21)和油缸套管(18)从上下两个方向将油封组件(20)顶紧,油缸盖(21)和导向座(32)与活塞筒套(9)内壁固定连接为一体,油缸盖(21)、油封组件(20)与阻尼阀杆(22)滑动配合。活塞筒套(9)内端孔壁与油封组件(20)连接固定,可整体与阻尼阀杆(22)套装轴向滑动,活塞筒套(9)内装有油缸套管(18)和定位套(16),在油缸套管(18)内端装有阀座(17),将油缸套管(18)内端封闭并与定位套(16)隔绝。
活塞筒套(9)内阻尼阀杆(22)上的活塞组件(19)与油缸套管(18)可上下滑动,活塞筒套(9)与减振缸体(1)配合部分装有卡簧(3)、滑套(4)、缸体油封(5)、垫片(6)、防尘圈(7)、压盖(8)等,其结构与现有减振器相同。
按照上述设计制作、试验,证明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克服活塞筒套(9)与减振缸体(1)之间出现的漏油现象,明显加大了阻尼,增强了减振效果,提高了减振性能,适于农用车在乡镇间低等级公路行驶,提高了驾驶稳定性。
(四)附图说明
图1是已有技术的减振器整体结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阻尼阀杆(22)和活塞组件(19)、油封组件(20)的组装半剖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122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