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缓释剂携带型人工晶体无效
| 申请号: | 02210903.X | 申请日: | 2002-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5317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2 |
| 发明(设计)人: | 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伟 |
| 主分类号: | A61F2/16 | 分类号: | A61F2/16 |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常玉枝,韩萍 |
| 地址: | 110034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缓释剂 携带型 人工 晶体 | ||
技术领域
本新型属于医学领域用于白内障患者植入。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植入患者的人工晶体结构本身不携带药物,因此对白内障患者作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后,需对术后患者进行点药治疗。对术后眼睛消炎一般使用激素类及非激素类抗炎药进行2~3个月的连续点眼药治疗,一天需点药3~6次。预防术后的葡萄膜炎及纤维增生,防止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上巩膜炎、过敏性角膜炎等症,防止后发性白内障及黄斑水钟的发生;同时配合使用广普抗菌药物如氧氟沙星滴眼液,抑制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泪囊炎、术后感染等外眼感染。另外,一般情况下,在术后第1天、第2天、第7天、15天、1个月、2个月、3个月时需要到医院复诊。因此现有的人工晶体存在以下不足:
(1)、术后护理时间较长,手术后的繁琐程度较大。
(2)、术后炎症反应比较常见,易出现后囊浑浊、白色机化组织增生导致后发性白内障。
(3)、使用点滴的方法人工进行抗菌消炎,由于是间断性点滴使得眼内药水浓度出现周期性偏高、偏低和短缺现象,波动较大,不能平稳抗菌抗炎。而且,前房内的药物不能达到有效浓度时,极易导致各类炎症的发生。
(4)、由于术后需要患者的操作与配合,给患者增加了生活的不便,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5)、由于患者或家属手部不卫生或手癣、甲癣等,容易导致真菌感染。
发明内容
本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取消上述白内障患者术后点滴药物带来的不便,而具有术后不用点药的缓释剂携带型人工晶体。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该新型包括两面凸圆形人工晶体镜片和晶体片端延伸出的两对称的连接袢,在连接袢上设有孔,并在孔中填充有缓释剂药物。
本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如下:
(1)、简化患者诊治过程,提高手术质量,主要是在原有的人工晶体的两对称连接袢上设有孔,且在孔中填充药物。这样新型人工晶体植入后,不用再每天对术眼点滴各类激素类、非激素类抗菌药和消炎药物,这样减去了对术后眼睛的每日特加护理,省去了很多常见治疗方法带来的不便,实现了术后眼部“零”护理的目标,彻底改变术后护理时间较长的现状,避免了因点药不当对眼引起的感染,减少了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2)、术后消炎效果极佳,采用缓释剂进行消炎,基质中的药物,以接近恒定的速度释放,使得眼内前房药物浓度持续稳定,避免了由于前房内药物有效浓度偏低时,导致各类炎症发生的可能(见图7)。
(3)、节省用药量,以普通眼药水为例,通常手术后,滴眼液需要持续3个月左右,总用药量为1000滴以上,以50微克/滴计算,总用药量远远超过50,000微克;而一枚该型人工晶体所含药物总量为80微克,大大节约了用药量。
(4)、增强了晶体中心稳定性,人工晶体镜片直径较小,术后在眼睛囊袋内稳定性是必须保证的,对称两连接袢采用直径加粗设计,使得晶体具有更佳的抗囊收缩能力,提高了晶体在囊内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新型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侧视图;
图3为本新型图1连接袢端部孔纵剖面B-B放大图;
图4为本新型第二种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5为图4连接袢端部孔表面A向放大图;
图6为本新型第三种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7为缓释剂携带型人工晶体与普通人工晶体使用点眼液两者前眼部药物浓度曲线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该新型主要有两面为凸圆形人工晶体镜片1和晶体片端延伸出的两对称的连接袢2,该连接袢2上设有孔,另外在孔中填充缓释剂药物5。
第一种的连接袢2左部段4为等直径段,直径为0.18mm~0.25mm,优选为0.2mm,连接袢2端部段3为直径逐渐扩展段,增至为0.5mm。其上设置的孔纵剖面为锥形空心孔6,通过顶端口填充缓释剂药物5 (见图2~3)。
改进后连接袢上的孔可在端部段3表面上开有通孔7,该通孔7可为椭圆形或圆形通孔,通过通孔7的外表面口填充有缓释剂药物5,其它与上相同(见图4~5)。
再次改进的连接袢2’为带有突起10,且全部等直径,并在突起10上设有通孔11,该通孔11上填充有缓释剂药物5(见图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伟,未经何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109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