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碱性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02141518.8 | 申请日: | 2002-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399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26 |
| 发明(设计)人: | 谷笃;川上综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10/24 | 分类号: | H01M10/24;H01M10/28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杰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碱性 充电电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阳极,阴极,隔板和碱性电解质溶液,其特征是,所述阳极包括含粉状复合材料的活性材料,所述粉状复合材料含多种粉状组合,所述组合的结构包括其表面覆盖有涂层的芯,所述的芯包括作为主要成分能可逆存储和释放氢的合金(a),所述的合金(a)含有至少一种选自Zr、Ti和V的作为主要构成元素的金属元素(a-i),所述涂层包含金属b)元素的含水氧化物(包括氢氧化物),金属(b)与氧的亲合力大于作为所述合金的主要构成元素的任何一种所述金属元素(a-i)与氧的亲和力。
2.按权利要求1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包含所述含水氧化物(包括氢氧化物)的所述涂层有使氢进入活性状态的催化剂功能的金属或金属化合物颗粒,所述颗粒分散在所述涂层的内部和/或表面区域中。
3.按权利要求1的可再充充电电池,其中,构成所述含水氧化物(包括氢氧化物)的所述元素包括至少一种选自碱土金属和Al的金属元素。
4.按权利要求3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碱土金属包括至少一种选自Mg和Ca的金属元素。
5.按权利要求3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构成所述含水氧化物(包括氢氧化物)的所述元素含至少Al或Al和Mg。
6.按权利要求5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构成所述含水氧化物(包括所述氢氧化物)的所述元素还包含Si或Li。
7.按权利要求1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含水氧化物(包括所述氢氧化物)的含量占所述粉状复合材料总重量的0.2至20wt%。
8.按权利要求7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含水氧化物(包括所述氢氧化物)的含量占所述粉状复合材料总重量的0.5至10wt%。
9.按权利要求1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涂层的厚度范围是5nm至1.0μm。
10.按权利要求9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涂层的厚度范围是10nm至0.5μm。
11.按权利要求1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含水氧化物(包括所述的氢氧化物)包括非晶相。
12.按权利要求要求2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有使氢进入活性状态的催化剂功能的所述金属含有至少一种选自Ni,Pd,Pt,Co,Fe,Rh,Ru,Ir,Cr,Mo,W,Ta和Cu的金属。
13.按权利要求12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有使氢进入活性状态的催化剂功能的所述金属包含至少一种选自Ni,Pd,Pt,和Cu的金属。
14.按权利要求2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有使氢进入活性状态的催化剂功能的所述金属化合物包括至少一种选自氧化镍,氧化钴,氧化铬,氧化钼,氧化铜,氧化锌,碳化钼和碳化钨的金属化合物。
15.按权利要求2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有使氢进入活性状态的催化剂功能的所述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的含量范围是占包括所述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的粉状复合材料总重量的0.5至10wt%。
16.按权利要求1的可再生充电电池,其中,包含所述含水氧化物(包括所述氢氧化物)的所述涂层还有碳粉末,所述碳粉末分散在涂层的内部和/或表面区中。
17.按权利要求1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能可逆存储和释放氢的所述合金还含至少Ni作为其他构成元素。
18.按权利要求1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能可逆存储和释放氢的所述合金还含选自Co,Fe,Mn,Cr,Mo,W,Nb,Ta,Hf,Cu,Zn的至少一种金属作为其它构成元素。
19.按权利要求17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能可逆存储和释放的所述合金还含选自Co、Fe、Mn、Cr、Mo、W、Nb、Ta、Hf、Cu、Zn的至少一种金属作为其它构成元素。
20.按权利要求1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能可逆存储和释放氢的所述合金是选自含Laves相的C14(MgZn2)型合金,含Laves相的C15(MgCu2)型合金的含Laves相的合金。
21.按权利要求1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能可逆存储和释放氢的所述合金是具有体心立方结构的固溶体合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4151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