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茶壶的壶盖无效
| 申请号: | 01274892.7 | 申请日: | 2001-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5196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06 |
| 发明(设计)人: | 林金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振极 |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环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皓晨,王国权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茶壶 壶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壶的壶盖,特别是能够避免壶盖在倒水时掉落的茶壶的壶盖。
背景技术
盛装茶水之类液体的茶壶构造,大致上均包括有一适当大小的壶体,以及通常设在该壶体两相对侧的堤耳及出水壶嘴;而为了方便倒水入壶中,当然亦需有一较大的入水口,和用以封闭该入水口的壶盖。
一般而言,现有茶壶的壶盖是以活动方式遮闭在茶壶入水口,而可供随时将其打开或关闭,但此类主要用以冲泡茶叶的茶壶,在其要以一特定斜度将壶内水倒出时,此种松动组合状态的壶盖,常会随著壶体的倾斜而掉落。因此,一般人会在壶盖与提耳上绑是一绳线,以防止壶盖因倒水而掉落摔坏。
如图1示出了上述的传统防壶盖掉落的结构。在壶体10的两相对侧分别设有提耳11及壶嘴13,同时,在茶壶口设有一壶盖15,而在壶盖15与提耳11的间则以一绳线17加以连接。但其使用时的困扰则在于,绳线17的长度必需非常适当,若所绑的绳线太长,则在茶壶倾斜倒水时,壶盖15仍然会自茶壶口脱离掉出,虽不致摔坏,坦壶内茶水及茶叶仍会四处溅溢,殊不理想。监于绑紧绳线的不便,有人在壶盖及茶壶口交接处预设适当吸力磁铁,但其除了吸力不可靠之外,在接近壶内液体处设置该磁吸装置,仍有清洗不易及会藏污纳垢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壶的壶盖,主要是在壶盖表面设有一由超过壶盖中心点作连体延伸的按压件,使该按压件的端部超过茶壶入水口伸出一段特定长度并使其邻近茶壶提耳,使用者在抓握茶壶提耳倾倒时,可同时按压该突伸端部,在方便使用及不烫手的结构下,正能避免壶盖掉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茶壶的壶盖,其壶体设为适当大小容积,并于两相对侧设有提耳及壶嘴,且在其上方入水口含有一壶盖;其中:该壶盖设有一连体的按压件,使该按压件一端设于壶盖上表面,另端则以特定长度延伸超过壶盖外周缘,使该按压件的延伸部可作为取卸及倾斜倒水时的施力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用壶盖定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图。
图3是图2的壶盖与壶体分解图。
图4是图2的剖视及倾斜倒水动作图。
图5是如图4的动作图显示另一种透气结构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壶体30设为适当大小的容积,在该壶体30两相对侧亦设有提耳31及壶嘴33,而在其入水口35则含有一壶盖90。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是,该壶盖90的上表面91设有一连体的按压件92,该按压件92可设为适当宽度,其在上表面91的一端93最好超过壶盖90中心点,而其另一突伸端部94则以一特定长度超过壶盖90之外周缘95。如图2、图4所示,此按压件92的上表面弧线96最好与提耳31的上表面弧线一致延伸,同时,使突伸端部94的侧端部97与提耳31保持一段最小距离而形成邻近状态。
而在较佳实施例中,按压阵92超过壶盖90的延伸部底面设有一缺口98,使其与壶体30上方表面保留一段距离,供方便自入水口35提起或放入整个壶盖90。
为使壶盖90能在放于入水口35后加以定位,该壶盖90可预设一卡块99供定位时卡在入水口35的径向凸缘37的底面。而由于此类茶壶的壶体30及壶盖90大都为瓷材料制成空心状态,为防止其高温烧制时损坏,可在上述按压件92一端93的前方及上述缺口98处分别设置出气孔900、901(参见图4)。而在如图5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除了缺口98出气孔901之外,另一出气孔902则亦可直接设置在按压件92的内底部。
本实用新型除可藉手指抓握按压件92延伸端以方便拖力取卸或放入整个壶盖90外,如图4、图5所示,当以手部100的多数手指抓住提耳31以提动整个茶壶时,其中一手指101则能顺势压住按压件92的一体延伸部,确保其在倾斜状态时,能够稳定压在茶壶入水口35不致掉落摔坏。同时,更因该按压件92延伸端远离壶盖90表面,所以亦较为不烫手而方便持握倒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振极,未经吕振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748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机滑套
- 下一篇:双光纤连接器固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