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袋式硅胶垫无效
| 申请号: | 01260783.5 | 申请日: | 2001-09-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5051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14 |
| 发明(设计)人: | 冯光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光珍 |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A61K9/00;A61L1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3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硅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袋式硅胶垫,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袋式硅胶垫。
背景技术
硅胶治疗瘢痕已有十余年的历史,早期人们发现用硅胶浆像涂浆糊一样涂布在瘢痕部位,对瘢痕有防治作用。后来又出现了喷雾成膜剂以及片状硅胶贴,这些对瘢痕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主要作用机理是硅胶可以保持局部有一个强度不大的负静电场,使瘢痕组织逐渐变平退化。由于负静电场强度不大,故疗程达一年以上,且疗效不很理想。
发明内容
申请人发现,利用硅胶做成较薄的硅胶袋,并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硅酮油,然后敷贴于瘢痕部位,随着体位的轻微变化,硅胶袋中的酮油便发生流动,可产生高达5000伏的负静电场,持续作用于瘢痕。由于这样一个负静电场的作用,可大大缩短瘢痕消退的时间。此外,在硅酮油中加入适量的皮质类固醇类药物,通过袋壁连续缓慢释放,可很快消除瘢痕部位的搔痒、疼痛不适等症状,对人体又无毒副作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袋式硅胶垫产生负静电场的原理不同于传统的片状硅胶贴,后者是通过硅胶片和瘢痕之间的摩擦产生的。由于瘢痕组织脆弱,易摩擦破溃。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袋式硅胶垫则是通过其中的硅酮油流动产生负静电场的,可避免与瘢痕组织摩擦而导致瘢痕破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袋式硅胶垫,包括一个由硅胶制成的袋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由硅胶制成的袋状体中装有硅酮油。
附图简述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袋式硅胶垫的主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所截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袋式硅胶垫可制成例如枕套状袋子,袋中注入适量的硅酮油2。利用厚度为0.1mm-5mm的固体硅胶制成枕套状袋1。袋壁的厚度不宜超过5mm,最好是0.1mm-5mm之间。在袋内注入硅酮油2,使袋内的液态层厚度保持在0.1-5mm。整个硅胶袋的厚度可在0.3mm-15mm之间。为了提高使用效果,还可以在硅酮油中加入适量的皮质类固醇类药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硅胶袋可以制成形状任意、表面积大小不同、厚度不同的袋状体,以适应不同的需求。袋中除硅酮油和外皮质类固醇类药物,还可以加入其它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光珍,未经冯光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07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托车三气门发动机配气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医用雾化吸入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