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球面移动机器人无效
| 申请号: | 01253511.7 | 申请日: | 2001-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4933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29 |
| 发明(设计)人: | 谈士力;张海洪;苏建良;王永贞;王建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07***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球面 移动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器人。特别是涉及一种球面移动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采用爬壁机器人替代人工进行各种危险作业已成为一种趋势。但目前所报道的爬壁机器人绝大部分只能适用于平壁面,对球形壁面的适应性较差。尽管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相继开发出了一些能在球面上作业的机器人,但其适用的范围仍然受到行走方式的制约。如日本东京煤气公司开发的球罐检测机器人(Inspection robot of spherical gas storage tanks《Journal ofthe Japan Society of Precision》1990,56(2),287~289,通过与球面曲率相等的弧形轨道实现机器人在球面上的移动功能,只能适用于单一半径的球体,且增加了机器人的自重。又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开发的爬壁机器人,采用双履带移动机构和永磁吸附。只能在导磁性材质的壁面上作业,且越障能力差。同样,尽管日本大阪煤气公司开发的球形储气罐检修机器人,双履带移动机构改变为轮式驱动,但仍然存在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要解决球面移动机器人适用范围受到球体材质、球体曲率等制约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球面适应性的机器人。这种球面移动机器人可适用于不同的材质和曲率半径,且具有跨越球面上障碍物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由移动装置和吸附机构组成的球面移动机器人,移动装置包括机体和六个能进行水平、垂直移动的自解耦缩放机构。六个缩放机构构成三对组合,对称地设置在机体上,真空吸附机构位于每个缩放机构的下方。工作时,只需将缩放机构呈对称分布地放置在作业的球体上,设置在缩放机构下方的真空吸附机构就会稳稳地吸附在球体上,不受材质的影响。由于六个缩放机构都能独立地进行水平、垂直方向的移动,具有12个运动自由度。只要适当组合六个缩放机构的运动,即可实现机器人在球形壁面上的灵活移动,且跨越障碍的能力明显提高。如果在机体上再设置回转机构,就可将运动自由度提高到18个,可进一步提高球面移动机器人的作业灵活性。为了提高机器人在较小曲率半径球体上作业的稳定性,可将六个缩放机构呈相向的双品字设置。采用本技术方案制作的球面移动机器人,可以在2米以上曲率半径的球体上完成喷涂、焊接和检测工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回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缩放机构的安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一种适用于在球形壁面上作业的球面移动机器人,由机体14、真空吸附机构和六个能进行水平、垂直移动的自解耦缩放机构15组成。六个缩放机构15构成三对组合,对称地设置在机体上,真空吸附机构位于每个缩放机构15的下方,以便在作业时稳稳地吸附在球体上。由于缩放机构15采用了自解耦设计,因此能够独立地进行水平、垂直方向的移动,具有12个运动自由度。只要适当组合六个缩放机构15的运动,即可实现机器人在2米以上曲率半径的球形壁面上的灵活移动,且具有较好的越障能力。
实施例二
一种适用于2~5米曲率半径球形壁面上作业的球面移动机器人,由移动装置和真空吸附机构组成。机体14上设置六个能自解耦缩放机构15,构成三对组合,对称地设置在机体上。适当组合六个缩放机构15的运动,即可实现机器人在球形壁面上的前进、后退、左移和右移。自解耦缩放机构15包括行走机构3、水平伸缩气缸1和垂直伸缩气缸2。行走机构3呈平行四边形结构,由行走足7、连接板5、上连杆4和下连杆6构成。连接板5和下连杆6与气缸1相铰接。当气缸1作伸缩运动时,带动下连杆6、行走足7相应移动,使足端8实现水平移动。上连杆4的两端分别与垂直伸缩气缸2和行走足7铰接,随着气缸2的上下运动,行走机构3的平行四边形产生变形,从而实现足端8的垂直运动,从而具有较好的越障能力。在一般作业情况下,至少有三个行走足7通过球铰9设置在足端8下端的真空吸盘10,稳稳地吸附在球体上,而另外三个行走足则可根据需求移动,对球形壁面进行检测、喷涂等作业。
实施例三
一种对球罐表面进行焊接的球面移动机器人,采用长方形框架结构的机体14上设置了控制系统和回转机构。为减轻自重,可采用铝型材制作各连接杆件,机器人携带的焊接设备不拟超过27Kg。回转机构由回转气缸11、四连杆机构12和回转轴13组成,回转轴13的两端分别与机体14的上下框架转动连接,缩放机构15固定在回转轴13上,四连杆机构12分别与回转气缸11和回转轴13相连接。自解耦缩放机构15构成三对组合,呈相向的双品字设置,中间组合的安置间距大于两端组合的安置间距,三对组合之间的安置距离相等。行走机构3呈平行四边形结构,由行走足7、连接板5、上连杆4和下连杆6构成。上连杆4的两端分别与垂直伸缩气缸2和行走足7铰接,下连杆6的两端分别与气缸1和行走足7铰接。为保证水平、垂直方向运动的独立性,上连杆4与行走足7等长,从上连杆4与垂直伸缩气缸2铰接处至连接板5铰接处的距离,与连接板5等长。真空吸盘10设置在足端8的下端,采用球铰9连接,以便确保真空吸盘10的轴线始终处于作业面的法线方向,真空吸盘10的中间还可配备接触传感器。当真空吸盘10与作业面处于良好的贴合状态,且达到规定的真空度时,传感器向控制系统发出信号。通过遥控方式操纵球面移动机器人,使六个缩放机构15按照所需的焊接轨迹,各自展开、吸附、前进、后退、平移、旋转运动,遇到障碍时还可进行垂直移动,实施焊接。当垂直气缸2的伸缩行程为100mm时,足端8可跨越340mm高度的条形障碍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35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木材微波灭虫机
- 下一篇:自动控制保险防盗暗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