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跑车带锯机的遥尺控制检测器无效
| 申请号: | 01253260.6 | 申请日: | 2001-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4942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05 |
| 发明(设计)人: | 蒋培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培新 |
| 主分类号: | B27B13/00 | 分类号: | B27B13/00;B27B13/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成 |
| 地址: | 200126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跑车 锯机 控制 检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锯木工具,更具体地指一种改进的跑车带锯机的遥尺控制检测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俱业不断的发展,人们对木材的加工由原来的手工作业逐步向机械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如对木料的片材加工,就是如此。目前正在使用的跑带锯机主要是用于对木料进行片材加工,该跑带锯机主要包括锯轮10、电动机11、传动部分12、遥尺控制检测器13,请配合图1所示,在加工时,由遥尺控制检测器13输出信号来控制传动部分12,传动部分12通过立桩转动轴17使其两侧的立桩14水平移位,立桩14水平移动后推动木料15,锯轮10完成对木料15的锯切,如立桩14向左移动3公分,则锯轮10锯切3公分厚的片材。这种跑带锯机中的遥尺控制检测器13中又包括光电检测单元和整形单元。专利申请号01253130.8虽然解决了遥尺控制检测器13在较为恶劣的振动环境中,经常会发生光栅因振幅大而与受光管、发光管的位置错位,加大对木料加工成片材厚度误差的问题。但跑车带锯机在实际工作中,当驱动立桩14平移的电动机11时采用能耗制动的,遥尺控制检测器的采用位置或在电动机11输出轴上,或在减速器16的输入轴上,当电动机制动时,由于传动部分12的减速器16的惯性,皮带轮和电动机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发生逆转,而且逆转量的不确定,产生传动部分12的传动链间隙的不确定,正是此原因,造成了控制立桩平行移动的精度误差变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跑车带锯机遥尺控制检测器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改进的跑车带锯机遥尺控制检测器。
本实用新型的跑车带锯机遥尺控制检测器包括光电检测单元和整形单元,光电检测单元中含有二只发光管、二只受光管、光栅,光栅位于发光管与受光管之间,受光管的输出接至整形单元,整形单元分别有二路脉冲整形电路,该二路脉冲整形电路的输入分别与二只受光管的输出相接,该控制检测器还包括一可识别光栅正、反转的识别电路,识别电路有六个输入端,二个输出端,其中,二个输入端分别与脉冲整形单元的输出相接,二个输入端分别与光电检测单元的二个输出端相接,二个输入端分别与光电检测单元二个输出经反相后的输出端相接,识别电路的二个输出端作为控制检测器的输出端。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跑车带锯机遥尺控制检测器中增加一可识别光栅正、反转的识别电路,识别电路有六个输入端,二个输出端,其中,二个输入端分别与脉冲整形单元的输出相接,二个输入端分别与光电检测单元的二个输出端相接,二个输入端分别与光电检测单元二个输出经反相后的输出端相接。该识别电路能有效地识别光电检测单元中的光栅是正转还是逆转,当出现逆转后,将逆转信号储存起来,在下一次控制立桩移动时,先消除逆转量,再控制立桩正常的位移量,因此,利用该识别电路可提高立桩平行移动的精度,从而提高了跑车带锯机的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跑车带锯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遥尺控制检测器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3-图6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检测器的光电检测单元光栅转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跑车带锯机遥尺控制检测器8包括光电检测单元81和整形单元82,光电检测单元81中含有二只发光管、二只受光管、光栅80,光栅80位于发光管与受光管之间(图中仅示意了二只受光管),受光管BG1、BG2的输出接至整形单元82,整形单元82分别有二路脉冲整形电路,该二路脉冲整形电路的输入分别与二只受光管BG1、BG2的输出相接。该控制检测器8还包括一可识别光栅80正、反转的识别电路83,识别电路有六个输入端,二个输出端,其中,二个输入端分别与脉冲整形单元82的输出相接,二个输入端分别与光电检测单元81的二个输出端相接,二个输入端分别与光电检测单元81二个输出经反相后的输出端相接,识别电路83的二个输出端作为控制检测器8的输出端。
所述的识别电路83包括二只与门T1、T2、一RS触发器D3、二只与非门Y1、Y2,与门T1的二个输入端分别与二只受光管BG1、BG2的输出端相接,与门T2的二个输入端分别与二只受光管BG1、BG2的输出经反相后的输出端相接,与门T1、T2分别接至RS触发器的R、S端,RS触发器的Q输出端接至与非门Y1、Y2的输入端,同时,整形单元82的二个输出端分别接至与非门Y1、Y2的另一输入端。
在与门Y1的输入端接有一由电阻R3、R4、电容C1构成的“π”型高通滤波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培新,未经蒋培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32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