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熔纺聚氨酯与交联剂混合挤出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01242171.5 | 申请日: | 2001-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4833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3-2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新;刘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新顺特种纤维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D1/02 | 分类号: | D01D1/02 |
| 代理公司: | 广东世纪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卉 |
| 地址: | 52845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氨酯 交联剂 混合 挤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熔融法制备聚氨酯弹性纤维的聚氨酯与交联剂的混合挤出装置。
现有的制造聚氨酯弹性纤维的方法有干法纺丝、湿法纺丝、化学反应法纺丝和熔融纺丝等,在这些方法中,熔融纺丝具有投资少、生产成本低、环保等优点,是当前最有发展潜力的方法。在熔融法纺丝中,如何在聚氨酯熔体中有效地加入交联剂,且均匀混合,使交联剂与聚氨酯熔体大分子充分交联,对进一步提高聚氨酯弹性纤维的断裂强度、弹性回复率、模量和耐热性能至关重要。目前,交联剂与聚氨酯熔体的混合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单螺杆熔融挤出装置的尾部至纺丝箱体之间的熔体管道上用泵将交联剂加入熔体管道中,进行混合后纺丝,但该装置的混合效果不够理想,交联不充分,导致聚氨酯弹性纤维的断裂强度、弹性回复率、模量和耐热性能等指标变异较大,纺丝难以正常稳定的进行。另一种方法是将聚氨酯与交联剂混合交联后,再送入螺杆熔融挤出装置,再进纺丝箱体,进行纺丝,但工艺复杂,不易操作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操作控制,能有效地使聚氨酯熔体与交联剂充分均匀混合、高效交联,生产正常,稳定性高,能使聚氨酯熔体与交联剂连续完成混合、交联的混合挤出装置。
本实用新型其包括有聚氨酯进料口、螺杆熔融挤出装置、螺杆熔融挤出装置尾部的混炼输送泵和纺丝箱体,螺杆熔融挤出装置的螺杆为双螺杆,在螺杆熔融挤出装置的螺杆套筒上设有交联剂加入口,在螺杆熔融挤出装置的混炼输送泵与纺丝箱体之间设有静态混合器。
本实用新型在聚氨酯熔融输出过程中完成了聚氨酯与交联剂的混合、交联,生产过程连续,混合均匀、交联高效,稳定提高了聚氨酯弹性纤维的断裂强度、弹性回复率、模量和耐热性能,保证熔融法聚氨酯弹性纤维生产过程的正常和稳定,而且操作方便,易控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其包括有聚氨酯进料口2、螺杆熔融挤出装置1、螺杆熔融挤出装置尾部的混炼输送泵8和纺丝箱体12,螺杆熔融挤出装置1的螺杆为双螺杆13、14,在螺杆熔融挤出装置的螺杆套筒4上设有交联剂加入口7,在螺杆熔融挤出装置的混炼输送泵8与纺丝箱体12之间设有静态混合器10。
生产时,置于加料斗3的聚氨酯通过进料口2进入螺杆熔融挤出装置中,经双螺杆13、14挤压熔融推进,与交联剂加入口7加入的交联剂混合,经双螺杆的充分捏合、剪切、混炼、挤压等动态混合后,再均匀地挤入混炼输送泵8进行动态混合、压缩后进入静态混合器10进行静态混合后,进入纺丝箱体12纺丝。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动态——动态——静态等混合装置,使聚氨酯熔体与交联剂混合均匀、高效交联,稳定提高了聚氨酯弹性纤维的断裂强度、弹性回复率、模量和耐热性能,保证了聚氨酯弹性纤维正常稳定生产。
本实用新型进入纺丝箱体的已交联的聚氨酯熔体,还可经熔体计量泵11进行动态混合计量后纺丝。
如图1所示,交联剂加入口7位于混炼输送泵8与聚氨酯进料口2之间的螺杆套筒4的中部位置。使聚氨酯充分熔融后与交联剂混合,进一步提高交联效果。
如图1所示,交联剂加入口7设有贮槽5和泵送装置6。使交联剂可按比例均匀地进入螺杆熔融挤出装置与聚氨酯熔体混合。
如图1所示,静态混合器内设有多层螺旋叶片9。使已交联的聚氨酯熔体经叶片切分混合,进一步提高混合的均匀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新顺特种纤维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新顺特种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21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彩色液晶光阀器件
- 下一篇:方便衣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