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臭氧产生器的结构改良无效
| 申请号: | 01210067.6 | 申请日: | 2001-0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4661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19 |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永坤 |
| 主分类号: | C01B13/10 | 分类号: | C01B13/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天成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丁纪铁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 产生器 结构 改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臭氧产生器的结构改进,尤指一种利用一预设的壳体套覆臭氧装置的外管体,且该壳体上设有输入口及排出口可供输入冷却液体及(或)冷空气,令其在循环中降低臭氧产生装置易于作用期间过热,而发生臭氧还原现象。
由于臭氧在人类生活环境中,具有相当的影响,于地球20~30km的成层圈有浓度高的臭氧层产生,虽然仅占地球大气的十万分之一,但能强烈地阻止太阳的紫外线直接照射到地球,除使人类及其他动物免于受到紫外线过度照射的威胁外,也大量地吸收了地球反射的红外线辐射,有一部份红外线辐射又被反射回地面,使得地球能够保持它热量的收支平衡,因此我们可以说大气中若没有臭氧层,则会改变地球上的气候,地球上动物的生存将严重受到威胁;且臭氧除具上述的优点外,也具有杀菌、除臭、解毒、漂白等优点,已为现代人经常应用于各类商品上。
现有的臭氧产生器,除以高压放电激发产生外,另有一种为紫外线照射产生型式,由一外管体、一紫外线灯管、一空气帮浦、一安定反应器及一区隔装置所组成;其中外管体上设有一入口及一出口,且内部设有上述的紫外线灯管,该紫外线灯管的两端恰位于外管体的两端缘上,空气帮浦连接设于外管体的入口,该安定反应器的两侧分别联设在该外管体两端上的紫外线灯管,而上述的区隔装置装设于外管体内,令其增加空气滞留于外管体内的时间,以增加空气与紫外线反应时间,依上述的组合结构,即组成一臭氧产生器,由该臭氧产生器确能达到高浓度的臭氧产生,但由于该臭氧产生器也是由高电压放电产生紫外线照射通过空气的方式来制造臭氧,于放电加工时易产生高温,而臭氧为一较不安定的气体,若遇过热温度即自行还原成常态氧体的状态,以致有臭氧产生效果不明显的缺点,为此,实有加以改进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臭氧产生器,它采用冷却液及(或)冷空气的循环结构,依其循环,降低臭氧产生装置工作时的过热现象,从而减少臭氧还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臭氧产生器的结构改进,其主要由一内设具有紫外线灯管且隔设有若干封闭间隔的外管体、一空气帮浦及一安定反应器等部份组成;其中外管体的一端设有入口连设有上述的空气帮浦,另一端则设有一出口,上述的安定反应器联设于外管体的管壁两端缘,其特点是:外壳体的外侧另套覆有一壳体,由该壳体将外壳体封闭于其内,且壳体上分别设有一进口端及出口端,可供冷却液体或冷空气适量输入、输出于壳体内,以降低臭氧产生时所生的高热,令臭氧产生后可在较稳定状态下保持高浓度的输出,避免前述过热产生还原的现象,以利提升其臭氧产生效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臭氧产生器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臭氧产生器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的符号说明:
1 外管体
11 紫外线灯管
12 隔片
121 孔
122 通孔
13 空气入口
14 臭氧出口
2 空气帮浦
3 安定反应器
4 壳体
41 容置空间
42 进口端
43 出口端
请参照图1、图2所示,由图示可看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一内设具有紫外线灯管11的外管体1、一空气帮浦2及一安定反应器3与一壳体4等部份所构成;其中外管体1的内部以若干隔片12分隔成若干空间,且各隔片12上设有略大紫外线灯管11直径的孔121,可供紫外线灯管11置入于内,并设有通孔122以利空气的流通,紫外线灯管11设于管体1内,两端恰凸伸于位在外管体1的两端缘上,且外管体1于端部又分别设有一空气入口13及一臭氧出口14,该空气入口13以通路与上述的空气帮浦2相连设,而上述的安定反应器3的两电源端则分别联设至外管体1两端缘上的紫外线灯管11的两极上;上述的壳体4其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41,该容置空间41可供套围于外管体1之外,且其上分别设有一进口端42及一出口端43,该进口端42及出口端43可供冷却液体或冷空气输入或排出,依上述的组合结构,即构成一臭氧产生器结构;由上述冷却液体或冷空气适量输入壳体4内,令其得于臭氧产生时冷却降低此过程所生的高温,以保持臭氧的高度安定性,以利提升臭氧产生效能。
综合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臭氧产生器的结构改进,确实具有改善现有臭氧产生器的产气效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永坤,未经陈永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00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