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调整式枢轴组无效
| 申请号: | 01200751.X | 申请日: | 2001-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4760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06 |
| 发明(设计)人: | 刘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邦辉 |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调整 枢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调整式枢轴组,尤指一种专供电脑的主机体与其可掀启式显示模块连接用的调整式枢轴组。
目前,笔记型电脑的主机体与显示模块彼此间需安装左右两枢轴组,使显示模块可活动掀启与盖合关闭,以及掀开定位于任意角度。
但传统电脑用枢轴组的零件过多,组装困难,并且占用空间,不合理想。若简化枢轴组的结构与零件数量,则无法达到特定的紧迫配合度,以致电脑显示模块掀开时不能定位于任意角度。
目前可调式枢轴结构如图1、2所示,其固定轴10与转轴11分别固定于电脑的主机体、掀启式显示模块,在固定轴10开口端制成一锥孔12及其内端螺纹孔13,并且外周预设剖沟14,而分为两半圆片。一调整螺栓15则锁入固定轴10的螺纹孔13内,使其锥部16抵迫固定轴10的锥孔12。而转轴11是套接于固定轴10外周,并且预设两径向缺口18,以露出调整螺栓15的六角形头部17,供尖嘴钳类工具钳住头部17,再转动调整螺栓15,以设定枢轴的松紧度。
此项枢轴结构须使用尖嘴钳类工具,并且受限于缺口18的大小,以致操作调整时麻烦困难。若将缺口18的尺寸加大,则会影响转轴11的结构强度。另外,固定轴10与转轴11接触壁面的预设油液较可能自缺口18往外滴出,而沾污电脑表面。除此之外,固定轴10是分为两半圆片,以致其被调整螺栓15迫张时,只能与转轴11产生两点局部摩擦,不易达到理想紧迫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整式枢轴组,能够采用工具直接插入转动调整螺栓,以迅速调整枢轴组的松紧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一种调整式枢轴组,至少包括:
一固定轴,是固定于电脑主机体,在固定轴一端延伸出一预设多个轴向剖沟的轴杆,此轴杆的开口端制成一锥孔,而锥孔的内端则衔接一螺纹孔;
一调整螺栓,是在锥形头部延伸出一截螺纹杆身,以锁接固定轴的螺纹孔,使锥形头部迫抵锥孔;
一转轴,是固定于电脑的显示模块,此转轴一端套接于固定轴的轴杆上;
该调整螺栓的锥形头部外端面预设一凹入卡口;
该转轴具有前后相通的中心孔道,使中心孔道的前开口套接于固定轴的轴杆上,而其后开口可供工具插入卡接调整螺栓的卡口,以转动调整螺栓,进而设定枢轴组的松紧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调整式枢轴组能够采用工具直接插入转动调整螺栓,以迅速调整枢轴组的松紧度,提高组装作业效率,并且利用十字形剖沟可增加受力面积及平均摩擦力,整体枢轴组容易固定,更可防止内部油液发生外漏现象。
图1是现有可调式枢轴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组装后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调整式枢轴组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调节示意图。
图6是接续图5的调节完成后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兹举出可行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说明,以使整体设计更趋于明了。
首先,请参阅图3、4,本实用新型调整式枢轴组是由一固定轴20、一转轴30及一调整螺栓40所组成,该固定轴20与转轴30的相接端可相枢套组合,而另一端各延伸一具有圆孔22、32的固定部21、31,以分别固定于电脑的主机体50、掀启式显示模块51。
上述固定轴20一端延伸出一预设多个轴向剖沟24的轴杆23,此轴杆23的开口端制成一锥孔25,并且锥孔25的小径内端则衔接一截螺纹孔26(请配合参阅图5)。在较佳实施例中,该轴杆23可设制四道等角度间隔的轴向剖沟24,构成十字形剖构设计,并且每一轴向剖沟24皆切开锥孔25及螺纹孔26。
一调整螺栓40制有一锥形头部41,在锥形头部41的小径端延伸出一截螺纹杆身42,以锁接固定轴20的轴杆23内端的螺纹孔26,并且在锥形头部41外端面预设内六角状的凹入卡口43。而转轴30具有前后相通的中心孔道33,使中心孔道33的前开口套接于固定轴20的轴杆23上。此时即以内六角扳手类工具60伸入转轴30的中心孔道33后开口,并进一步插合调整螺栓40的卡口43,以迅速转动调整螺栓40,则其锥形头部41均匀迫张轴杆23的相配锥孔25,配合十字形剖沟方式能够增加受力面积,以及平均摩擦力,使枢轴组的固定轴20与转轴30两者间达到所需的紧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邦辉,未经刘邦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07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