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湿器无效
| 申请号: | 01130751.X | 申请日: | 2001-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343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4-10 |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大辅;津久井利光;村田秀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4F6/06 | 分类号: | F24F6/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激扬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湿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室内供给湿空气的加湿器。
背景技术
此种加湿器所公知的是日本专利公开115818/1993号等公报公开的超声波加湿器。此超声波加湿器是在具有超声波振动器的气化槽中供给水,通过上述振动器将此水雾化,与从外部得到的空气混合生成加湿空气供给室内的。另外,是用电加热器使水沸腾得到加湿空气的。
发明内容
可是,对于上述的超声波加湿器,在25℃~30℃条件下特别在气化槽有污染时,有军团菌等容易繁殖使其放入室内的问题。另外,对于使用电加热器的,存在运转费用高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特别提供除菌效果高的加湿器。
为此,发明之一,在从给水槽接受水的供给的水槽中,将一部分浸入其中并通过毛细管现象吸上水的吸水体设置在用送风机形成的风道中,将从该吸水体气化的水蒸气和上述风道中的空气混合供给到室内的同时,将发生具有除菌作用的物质的电极埋设在上述水槽的水中。
发明之二,在从给水槽接受水的供给的受水槽中,将一部分浸入其中并通过毛细管现象吸上水的吸水体设置在用送风机形成的风道中,将从该吸水体气化的水蒸气和上述风道中的空气混合供给到室内的同时,将发生具有除菌作用的物质的电极埋设在上述给水槽内。
发明之三,上述水槽具有与上述给水槽连接的给水道及具有浸入上述吸水体一部分的水道的同时,在连接上述给水道和水道的连通道上配置上述电极。
发明之四,具有上述除菌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
发明之五,次氯酸是从含在给水槽中的水的氯离子与水的反应生成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表示加湿器的外观斜视图。
图2是为了说明方便,表示除去给水槽等的本体内部的斜视图。
图3是为了说明方便,表示本体内部的斜视图。
图4是表示给水槽的一部分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图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案。在图1中,1是具有方柱状的框体的加湿器的本体,在该本体1上形成的上面开口用前盖体2及前盖体3可拆卸地盖住。在上述本体1的两侧面及后面开设空气取入口4。
在上述本体1下部配置未图示的控制箱,收纳进行本加湿器的控制的控制部。通过在控制箱的上面的底壁5(参照图2)形成凹陷,形成受水槽6。该水槽6由在图3记载的给水槽7的未图示提升阀的突起8设置在中央部的平面视圆形状的给水道9和、配置后述的电极10的平面视圆形状的水道11和、设置浮子12的平面视圆形状的水道13、配置在中央部的埋设了加热器的加热筒14的平面视方形的水道15和连通该水道15和上述给水道9的连通道16构成,全部连通着。上述电极10也可以配置在上述连通道16上。
另外,若上述受水槽6内的水位在所定水位以下,上述浮子12将使图未示的开关动作,强制停止运转。
若上述突起8将内藏在上述给水槽7的盖20内的阀提升,由于盖端的位置和上述水槽6的水位的关系控制置换空气流,使给水槽7的水(自来水)向上述受水槽6保持一定水位地进行给水。另外,上述连通道1 6比其它的水道9、11、13及15稍深地形成,在受水槽6中充满水的状态时,水位处在比上述加热筒14上端高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水槽6的水道15中,以围住上述加热筒14的蜂窝状的加湿用吸水体21,以呈现平面图视大致四角形状将其端部(一部分)浸入到水道15中的水中配置着,该吸水体21通过毛细管现象将该水道15中的水吸到上方。该吸水体21是由例如丙烯纤维或聚酯纤维等制作的无纺布构成的。另外,在图2中,为了说明的方便,表示除去一部分的形状,但如图3所示以呈现平面视大致四角形状接合在端部。
在上述后盖体3的上面,如图1所示地开设吹出用开口22,在固定在下面的圆筒23内设置由风扇及风扇电机构成的吹出用送风机,通过上述加热筒14将加热到50~60℃(在增加加湿量时进行加热)的该加热筒14周围的水吸到上述加湿用吸水体21中,通过风道形成板24的导向,将室内空气从蜂窝状的吸水体21的外侧面导入到该吸水体21内空间,该室内空气是通过上述鼓风机从上述空气取入口4导入到本体1内;与从该吸水体2 1气化了的水蒸气混合、通过上述圆筒23将加湿的空气从吹出用开口22供给到本体1外的室内而构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307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芯片安装设备
- 下一篇:重写软件的移动电话装置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