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极书法毛笔无效
| 申请号: | 01114476.9 | 申请日: | 2001-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386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韬 |
| 主分类号: | B43K8/02 | 分类号: | B43K8/02 |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马强 |
| 地址: | 410006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太极 书法 毛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书写毛笔,进一步是指专用于太极书法的毛笔。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习字能修身养性、健体强身与延年益寿之说。然而,传统书法练习多讲究用“心”,忽视了书写工具之毛笔的合理设计对促进人体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深入研究中国传统书法及其工具对人们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一种太极书法毛笔,能使书写者在使用过程中自觉调整书写姿式并达到强身健体、驱病去疾的目的,还有利于锻炼人体相关部位肌肉,提高手的灵活度,从而加速练好书法基本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太极书法毛笔包括顶端有笔顶的笔杆和连接在该笔杆下端的笔蒂以及装在所述笔蒂下端的笔毫,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笔项、笔蒂用牛骨制成,笔杆由上部实心黄铜杆、中部空心黄铜杆、下部实心黄铜杆依次连接组成,笔顶设有内腔且该笔顶体侧面开有若干径向小通孔,所述中部空心黄铜杆中置有强磁力永磁棒且其杆体上套有四个耐磨防滑套,在套装了所述耐磨防滑套的杆体部位开有若干径向小通孔;所述笔顶的长度为25毫米,笔杆外径为10毫米,组成笔杆的上部实心黄铜杆、中部空心黄铜杆和下部实心黄铜杆的长度依次分别为85毫米,99毫米、104毫米,笔蒂和笔毫的长度分别为43毫米和47毫米,侧壁厚度为1毫米的所述四个耐磨防滑套的长度由上至下分别是20毫米、20毫米、22毫米、20毫米,其间距由上至下分别是5毫米、9毫米、5毫米。
以下结合附图做出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其中笔体右侧带箭头横上数字表示本发明毛笔相应部位的长度,长度单位为毫米);
图2是笔杆的中部空心黄铜杆纵向剖视结构;
图3是笔顶的纵向剖视结构。
在所述附图中:
1-绳圈, 11-笔毫,
2-笔顶, 12-小通孔,
3-上部实心黄铜杆 13-永磁棒,
4、5、7、8-耐磨防滑套 14-笔顶,
6-中部空心黄铜杆, 15-内腔,
9-下部实心黄铜杆 16-药物香料,
10-笔蒂 17-小通孔。
18-螺纹连接头。
由图1至图3可知,本发明包括顶端有笔顶(2)的笔杆和连接在该笔杆下端的笔蒂(10)以及装在笔蒂(10)下端的笔毫(11),其设计特点是,笔顶(2)和笔蒂(10)用牛骨做成,所述笔杆由上部实心黄铜杆(3)、中部空心黄铜杆(6)、下部实心黄铜杆(9)依次连接组成(参见图1,)笔顶(2)设有内腔(15)且该笔顶体侧壁开有若干径向小通孔(17)(参见图3),中部空心黄铜杆(6)中置有强磁力永磁棒(13)且其杆体上套有四个耐磨防滑套(4)(5)(7)(8)(参见图2),在套装了所述耐磨防滑套(4)(5)(7)(8)的杆体部位开有若干径向小通孔(12);参见图1,笔顶(2)的长度为25毫米,笔杆外径为10毫米,组成该笔杆的上部实心黄铜杆(3)、中部空心黄铜杆(6)、下部实心黄铜杆(9)的长度依次分别为85毫米、99毫米、104毫米(如图1所示),笔蒂(10)和笔毫(11)的长度分别为43毫米和47毫米,侧壁厚度为1毫米的所述四个耐磨防滑套(4)(5)(7)(8)的长度如图1所示由上至下(笔顶一端为上)分别是20毫米、20毫米、22毫米、20毫米,其间距由上至下(如图1所示)分别是5毫米、9毫米、5毫米(即所述套(4)(5)二者相距以及套(7)(8)二者相距均为20毫米,套(5)(7)二者相距22毫米)。由此组成的本发明的毛笔总重量约200克、总长度约400毫米,比一般毛笔长一倍,重十五倍。笔毫(11)应采用现有技术的优质材料制作,如优质狼毫或上等羊毫。所述笔顶(2)与笔杆之间的连接以及组成笔杆的三黄铜杆(3)(6)(9)之间的连接,可采用螺纹连接或现有技术的其它适宜连接结构;当采用螺纹连接时,其一种结构方式是,如图3所示,在一个构件(如该图中笔顶体(3)下端)一端设置有外螺纹的连接头(18)而在与之相接的构件一端(如黄铜杆(3)上端)设置有相应内螺纹及孔径的连接孔,实现二者的螺纹连接。笔杆采用优质(A级)黄铜制作,外观金黄灿亮,有“金笔”之感,故称作“太极金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韬,未经李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44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材料的低温连接
- 下一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的反相HPLC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