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脉动高精度双柱塞高效液相色谱泵有效
| 申请号: | 01114148.4 | 申请日: | 2001-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393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9 |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奎;李彤;梁作成;刘振波;董礼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36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许宗富,周秀梅 |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脉动 高精度 柱塞 高效 色谱 | ||
1.一种低脉动高精度双柱塞高效液相色谱泵,其特征在于:由主副泵头(11、12)串联组成,泵体(3)与主副泵头(11、12)相连,结构相同,由电机(7)经变速箱(6)分别带动凸轮5驱动泵体(3)上的推杆,主泵头(51)设有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为连动杆(4)和柱塞杆(8)分体两部分结构,柱塞杆(8)通过柱心(81)安装在泵体(3)里,一端与连动杆(4)紧密接触连接,另一端至泵头(1)进液槽,泵头(1)和泵体(3)通过定位套(10)安装在一起,所述定位套(10)两侧分别设有密封环(82)及密封垫片(83),于泵头(1)和泵体(3)间,构成双密封结构;所述凸轮(5)与连动杆(4)自由端所设滚轮(9)滚动连接,分主、副凸轮(51、52),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圆半径,主凸轮(51)升程为10,起始点为0度,副凸轮(52)升程为7.125,在256.6度点与主凸轮(51)重合,两个凸轮相差为180°。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低脉动高精度双柱塞高效液相色谱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杆(8)通过导向套(86)安装在作为泵体的螺栓杆套(85)上的凹槽里,其上套装阻尼压簧(87),阻尼压簧(87)一端固定在螺栓杆套(85)凹槽底部,另一端与设在柱塞杆(8)上的支撑垫(88)相连。
3.按照权利要求1低脉动高精度双柱塞高效液相色谱泵,其特征在于:导向套(86)上设有行程槽(89)。
4.按照权利要求1低脉动高精度双柱塞高效液相色谱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头和泵体之间安装一清洗管(80),于定位套(10)处,通向柱心(81)。
5.按照权利要求1低脉动高精度双柱塞高效液相色谱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副凸轮(51、52)工作曲线遵照速度控制方程,其主凸轮(51)速度控制方程式为:
1)加速段方程式;
(一)R(θ)=26+(θ/18)2...其中θ=0-18,间隔为0.5
(二)X=25-R(θ)×COS(θ),Y=R(θ)×Sin(θ)
2)匀速段方程式:
(一)R(θ)=26+1/9×(θ-18)...其中θ=18-90,间隔为0.5
(二)X=25-R(θ)×COS(θ),Y=R(θ)×Sin(θ)
3)加速段方程式:
(一)R(θ)=35-((108-θ)÷18)2...其中θ=90-108,间隔为0.5
(二)X=25-R(θ)×COS(θ),Y=R(θ)×Sin(θ)
4)减速段方程式:
(一)R(θ)=35-((θ-108)÷18)2...其中θ=108-126,间隔为0.5
(二)X=25-R(θ)×COS(θ),Y=R(θ)×Sin(θ)
5)均减速段方程式:
(一)R(θ)=34-1/9×(θ-126)...其中θ=126-198,间隔为0.5
(二)X=25-R(θ)×COS(θ),Y=R(θ)×Sin(θ)
6)减速段方程式:
(一)R(θ)=25+((216-θ)÷18)2...其中θ=198-216,间隔为0.5
(二)X=25-R(θ)×COS(θ),Y=R(θ)×Sin(θ)
7)减速段方程式:
(一)R(θ)=25-((θ-216)÷10)2...其中θ=216-221,间隔为0.5
(二)X=25-R(θ)×COS(θ),Y=R(θ)×Sin(θ)
8)等速段方程式:
(一)R(θ)=24.75,其中θ=221-355,间隔为0.5
(二)X=25-R(θ)×COS(θ),Y=R(θ)×Sin(θ)
9)加速段方程式:
(一)R(θ)=25-((360-θ)÷10)2...其中θ=355-360,间隔为0.5
(二)X=25-R(θ)×COS(θ),Y=R(θ)×Sin(θ)
副凸轮(52)速度控制方程式为:
1)加速段方程式:
(一)R(θ)=25+0.0625×(θ/4.5)2其中θ=0-4.5,间隔为0.5
(二)X=25-R(θ)×COS(θ),Y=R(θ)×Sin(θ)
2)均速段方程式:
(一)R(θ)=25.0625+1/36(θ-4.5)其中θ=4.5-256.5,间隔为0.5
(二)X=25-R(θ)×COS(θ),Y=R(θ)×Sin(θ)
3)加速段方程式:
(一)R(θ)=32.125-0.0625×((261-θ)÷4.5)2其中θ=256.5-261,间隔为0.5
(二)X=25-R(θ)×COS(θ),Y=R(θ)×Sin(θ)
4)减速段方程式:
(一)R(θ)=32.125-0.5625×((θ-261)÷13.5)2其中θ=261-274.5,间隔为0.5
(二)X=25-R(θ)×COS(θ),Y=R(θ)×Sin(θ)
5)均减速段方程式:
(一)R(θ)=31.5625-1.125/13.5×(θ-274.5)其中θ=274.5-346.5,间隔为0.5
(二)X=25-R(θ)×COS(θ),Y=R(θ)×Sin(θ)
6)加速段方程式:
(一)R(θ)=25+0.5625×((360-θ)÷135)2其中θ=3465-360,间隔为0.5
(二)X=25-R(θ)×COS(θ),Y=R(θ)×Sin(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414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墙抗渗性能现场检测装备与方法
- 下一篇:培训驾驶用可控模拟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