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丹参丹酚酸类化合物在制药中的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01110378.7 申请日: 2001-04-09
公开(公告)号: CN1378837A 公开(公告)日: 2002-11-13
发明(设计)人: 张均田;黎莲娘;杜冠华;屈志炜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1K31/192 分类号: A61K31/192;A61K31/21;A61K31/343;A61K31/357;A61K31/55;A61P7/02;A61P7/04;A61P31/18;A61P25/00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程伟
地址: 100050***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丹参 丹酚酸类 化合物 制药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丹参丹酚酸类化合在制药中的应用。

丹参丹酚酸类化合物是从常用中药丹参中提取分离的,该类化合物溶于水。丹参及同属植物类丹酚酸类化合物的结构为: 4:R1=Y;R2=CH2COOH;R3=H 6:R1=Y;R2=R3=H14:R1=Y;R2=H;R3=Gluc.

用现代技术研制的多种丹参制剂可用于治疗冠心病、慢性肝肾功能疾病、感染性疾病、皮肤科疾病、血液病、II型糖尿病等;现有技术中报道,丹参丹酚酸类化合物具有抗心、脑缺血作用和抑制动物白内障等作用,并己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丹参丹酚酸类化合物,特别是丹参总丹酚酸(SAS)和其中的丹酚酸A(SalA)、丹酚酸B(SalB)的新的用途,即在制药中的新应用。

为了完成本发明之发明目的,实际上,本发明涉及丹参总丹酚酸(SAS)在制备抗血栓类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涉及丹参总丹酚酸(SAS)在制备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涉及丹参丹酚酸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神经细胞凋亡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涉及丹酚酸A(SalA)、丹酚酸B(SalB)及其合成衍生物在制备抑制哺乳动物艾滋病毒SIVmac感染类药物中的应用。应用时丹酚酸A(SalA)或丹酚酸B(SalB)及其合成衍生物的浓度应在(10-6-10-9mol/L)之间。

本发明的物质可以采用下述文献报道的方法获得:

1.黎莲娘,谭锐,陈未名“丹酚酸A,从中药丹参根中提取的一种新的缩酚酸类化合物”,《药用植物》1984;50:227-228。

2.刘雨,张均田“丹酚酸的自由基清除作用“《中国药学杂志》1994;3(1):43-49。

经过研究表明,丹酚酸特别是丹酚酸A和B的抗氧化作用明显强于VITE、VITC、甘露醇和银杏提取物(Egb761),是目前已知的抗氧化作用最强的天然成分。

用本发明的丹酚酸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可以制备成各种药剂,它可以是粉针剂、液体口服液等,采用常规药物制备方法即可制得上述的药剂。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对已知的丹参丹酚酸类化合物发掘了新的医疗用途,开拓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

2.由于本发明所使用的丹参丹酚酸类化合物是常用中药丹参的已知天然分离提取物、提取物的生成物,因此安全无毒,药理作用强,有着很好的药用前景;

3.本发明的物质提取技术成熟,原料来源广泛,无毒副作用,无特殊制备工艺要求,制备工艺简单;

4.用本发明的物质制成的药物具有显著的抗血栓、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并且安全可靠,无出血等危险,对缺血皮层的血流量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5.用低浓度本发明的物质制成的药物,对哺乳动物艾滋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6.用本发明的物质制成的药物,有很好的抗神经细胞凋亡作用,并对线粒体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使用本发明的药物时,建议用量为50~150mg/人天,优选用量为100mg/人天。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将分别用丹参总丹酚酸(SAS)、丹酚酸A、酚酸B及其合成衍生物的药理实验结果和相关药理结果的附图,说明其在制药领域中的新用途。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8组试验对象大鼠在被注射不同种、不同剂量的药物后,药物对其脑血栓形成的作用图,即病理检查图;其中A:Sham组,B:模型组,C Sal 3 mg/kg,D:Sal 6 mg/kg,E:Sal 10 mg/kg,F:FD 50 mg/kg,G:FD 200 mg/kg,H:FD 2000mg/kg。

图2为SalA、SalB和SalAA对试管内猴艾滋病毒SIVmac引起的Hut-78细胞感染阳性率的影响结果,图中○——○代表Sal A;●——●代表Sal B;△——△代表Sal AA;▲——▲:对照;******分别代表p<0.05,p<0.01和p<0.001(n=4)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03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