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双疏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01110291.8 | 申请日: | 2001-04-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379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欢军;王贤宝;宋延林;刘云圻;江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30B29/60 | 分类号: | C30B29/6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双疏性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超双疏性薄膜,由经过处理的直径分布在10~500nm之间,厚度1~100μm之间的纳米管或纳米纤维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超双疏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管为SnO2、ZnO、WO3、Al2O3、MoO3、WS2、SiO2、ZrO2、TiO2、Fe2O3、GaN、SiC或C纳米管。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超双疏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纤维为SnO2、ZnO、WS2、SiO2、ZrO2、TiO2、Fe2O3、GaN、SiC或C纳米纤维。
4.一种超双疏性薄膜的制备方法,按如下顺序步骤进行:
(1)在石英管中放入一块石英片,通入体积比在5∶1~1∶8之间的
Ar/H2混合气,加热使管式电炉中心区域温度应达到800~1200
℃;
(2)将盛有0.1~1.0g的有机金属络合物的石英舟放入炉子温度约为
500~600℃的区域加热1~60分钟;有机金属络合物包括二茂铁、
二茂钴、二茂镍或其中的两种或三种混合物、酞箐铁、酞箐镍、
酞箐钴、酞箐钇或其中任意两种的混合物;
(3)将上述有机金属络合物再移入到炉子中心区域高温裂解1~60分
钟后,即可得到具有阵列结构的纳米管或纳米纤维薄膜;
(4)将上述的薄膜放入真空干燥箱中,于30~300℃下干燥0.5~5小
时,可得到具有超疏水性的薄膜;
(5)将上述的超疏水性薄膜用40~100℃的浓酸做进一步处理,浓酸
包括浓硫酸、浓硝酸、浓盐酸或其中的两种或三种混合物,浓酸
处理后,用大量的蒸馏水漂洗薄膜,然后再在真空干燥箱中于
50~200℃下干燥0.5~3小时,得到含有功能化基团的薄膜;
(6)将上述的含有功能化基团的薄膜浸入到含有疏水试剂的醇溶液
中,在室温下浸泡2~12小时后,再在烘箱中于100~250℃热处
理2~6小时,即可得到具有超双疏性的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4的一种超双疏性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醇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
6.根据权利要求4的一种超双疏性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试剂为氟硅烷类和氟聚合物类。
7.根据权利要求4的一种超双疏性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试剂为CF3(CF2)y(CH2)xSiCl3,其中y=3~12,x=1~5;或CF3(CF2)y(CH2)xSi(OCH3)3,其中y=3~12,x=1~5;或CF3(CF2)y(CH2)xSi(OCH2CH3)3,其中y=3~12,x=1~5;或CF3(CF2)y(CH2)xOP(=O)(OH)2,其中y=3~12,x=1~5。
8.根据权利要求4的一种超双疏性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试剂为聚四氟乙烯(PTF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029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球铁曲轴的强化工艺
- 下一篇: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的合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