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面整流子,其制造方法以及在其制造时使用的导体毛坯和碳盘有效
| 申请号: | 00816295.6 | 申请日: | 2000-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399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26 |
| 发明(设计)人: | 乔兹·波托克尼克;马詹·德莫塔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莱克托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39/06 | 分类号: | H01R39/06;H01R4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侯宇,陶凤波 |
| 地址: | 斯洛文尼***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 整流子 制造 方法 以及 使用 导体 毛坯 | ||
1.一种电机的平面整流子,它包括一个用绝缘塑胶制的支座(1)、多个导体段(3)以及设在端面并与导体段(3)导电连接的同样多个碳段(4),其特征在于:导体段(3)分别有一设在支座(1)圆周上的厚壁连接区(6)、一设在支座(1)与配属的碳段(4)之间同样厚壁的接触区(7)、以及一设在连接区(6)与接触区(7)之间的薄壁过渡区(8)。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整流子,其特征在于:导体段(3)过渡区(8)的壁厚小于接触区(7)壁厚的60%。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面整流子,其特征在于:连接区(6)沿平面整流子圆周的至少65%延伸,特别优选地沿平面整流子圆周的至少80%延伸。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平面整流子,其特征在于:过渡区(8)基本上相对于整流子轴线(2)沿径向定向。
5.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平面整流子,其特征在于:过渡区(8)相对于整流子轴线(2)沿轴向定向。
6.按照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平面整流子,其特征在于:在导体段(3)的连接区(6)和过渡区(8)为一方与碳段(4)为另一方之间总是存在一个塑胶层(19)。
7.按照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平面整流子,其特征在于:塑胶层(19)的轴向厚度至少为0.5mm。
8.按照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平面整流子,其特征在于:接触区(7)沿径向的外表面,沿径向位于碳段(4)沿径向的外表面以内一定距离处,这一定距离在碳段轴向厚度值的0.5倍和1.5倍之间。
9.按照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平面整流子,其特征在于:接触区(7)沿径向的内表面,沿径向位于碳段(4)沿径向的内表面以外一定距离处,这一定距离在碳段轴向厚度值的0.25倍和1.0倍之间。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平面整流子,其特征在于:在连接区(6)上设接触片(9),它们的端部成斜面,其中,斜面(11)面朝连接区(6)的圆周面。
11.按照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平面整流子,其特征在于:导体段(3)接触区(7)的壁厚是接触区(7)沿周向长度值的至少0.4倍。
12.按照权利要求1至11之一所述的平面整流子,其特征在于:导体段(3)的接触区(7)导电地全面贴靠在设在碳段(4)端面的接触面(15)上。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平面整流子,其特征在于:接触面(15)至少部分被框状隆凸(27)围绕,该隆凸从碳段(4)的端面(28)伸出。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平面整流子,其特征在于:在碳段和隆凸(27,27’)背对滑动面的端面(28,28’)区域内碳段(4)与支座(1)的连接面,是碳段滑动面的50至70%。
15.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平面整流子,其特征在于:接触面(15)沿碳段(4)整个配属的端面延伸,所以碳段(4)与导体段(3)的接触区(7)导电地全面连接。
16.按照权利要求12至15之一所述的平面整流子,其特征在于:在导体段(3)接触区(7)与碳段(4)之间的接触面(15)区域内,容纳了一种导电的接触材料(16)。
17.按照权利要求1至16之一所述的平面整流子,其特征在于:碳段(4)在它们沿径向的外圆周面处总是被支座(1)的塑胶套(17)覆盖。
18.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平面整流子,其特征在于:导体段(3)的连接区(6)有一个至少部分沿周向延伸的轴向槽(32),槽中插入塑胶套(17)的肋(33)。
19.按照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平面整流子,其特征在于:导体段(3)的连接区(6)沿径向从塑胶套(17)外圆周面突出。
20.按照权利要求17至19之一所述的平面整流子,其特征在于:在碳段(4)的外圆周面与塑胶套(17)之间总是存在形状封闭的连接。
21.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平面整流子,其特征在于:这种形状封闭的连接设计为波纹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莱克托公司,未经科莱克托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1629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序列号24的生物活性肽
- 下一篇:光盘装置访问方法和使用这种方法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