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束元件、光头、光信息存储再生装置及光信息存储再生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00800867.1 | 申请日: | 2000-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304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7-18 |
| 发明(设计)人: | 水野定夫;山本博昭;林秀树;安西穣儿;龟井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11B7/135 | 分类号: | G11B7/135;G02B13/00;G02B5/3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黄永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元件 光头 信息 存储 再生 装置 方法 | ||
1.一种聚束元件,是把来自光源的光束分别聚束到具有至少两种厚度不同的透明基材的光信息媒体上的聚束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束元件由光束中心轴附近的内周区域和远离所述中心轴的外周区域构成,外周区域具有使通过外周区域的光束聚束到所述光信息媒体中透明基材较薄的第1光信息媒体上的被最佳化的面;
内周区域面具有使通过该区域的光束聚束到比所述第一光信息媒体的透明基材厚的信息媒介物上的被最佳化的面;
设置外周区域面的相位使通过外周区域面的最内周部的光束的相位与通过内周区域面的最外周部的光束的相位偏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束元件是具有所述内周区域和所述外周区域的物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束元件,其特征在于:当把所述光束聚束到所述第1光信息媒体上时的波面象差设计要满足:
全象差量≥20mλ(rms)
5次球面象差≤20mλ(rms)的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束元件,其特征在于:当把所述光束聚束到所述第1光信息媒体上时的波面象差设计要满足:
7次球面象差≤30 mλ(rms)的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聚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周区域面具有使通过该区域的光束聚束到具有比所述光信息媒体中透明基材较厚的第2光信息媒体薄的基材厚度的光信息媒体上的被最佳化的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束元件,其特征在于:通过外周区域面的最内周部的光束相位的变化方向是偏离通过内周区域面的最外周部的光束相位的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束元件,其特征在于:内周区域面的NA和全开口的NA的关系满足:
全开口NA×0.7≤内周区域NA≤全开口NA×0.8的条件;
通过外周区域面的最内周部的光束的相位相对于通过内周区域面的最外周部的光束相位的偏离量满足:
50度≤相位偏离量≤150度的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聚束元件,其特征在于:当把所述光信息媒体中透明基材较厚的第2光信息媒体的基材厚度设定为t1时,通过内周区域的光束被最佳化使其聚束到具有:
t1×0.6≤内周区域设计基材厚度的基材厚度的信息媒介物上。
9.根据权利要求2~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聚束元件,其特征在于:用光滑的曲线构成外周区域面的最内周部和内周区域面的最外周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束元件由把来自光源的光束聚束到光信息存储媒介物上的透镜和被该透镜组合的板状光学元件构成;
所述透镜由光束中心轴附近的第1内周部和远离所述中心轴的第1外周部构成,所述第1外周部具有使通过该第1外周部的光束聚束到所述第1光信息存储媒介物上的被最佳化的面,所述第1内周部具有使通过该第1内周部的光束聚束到比所述第1光信息媒体的透明基材厚的信息媒介物上的被最佳化的面;
所述板状光学元件是由第2内周部和由该第2内周部和光学级差部划分的第2外周部构成的,是为了在所述第2内周部和第2外周部与所述透镜组合时,使通过所述透镜第1外周区域的光束通过所述第2外周部,使通过所述透镜第1内周区域的光束通过所述第2内周部而设置的聚束元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聚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光学元件的第2内周部和第2外周部的厚度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聚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光学元件的第2内周部和第2外周部是由互不相同的电介质材料构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086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盘状多层记录媒体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信息记录盘和信息再现系统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