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食用钟鼎无效
| 申请号: | 00212564.1 | 申请日: | 2000-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4290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响;李云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云廷 |
| 主分类号: | A47J27/16 | 分类号: | A47J27/16 |
| 代理公司: | 葫芦岛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英 |
| 地址: | 125001 辽宁省葫芦***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食用 钟鼎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蒸制汤包的食用钟鼎。
汤包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民食用的一种食品,汤包的汤凝汁充于馅内,蒸后溶于包子的皮内,食时入口鲜香,肥而不腻。然而,汤包在蒸制过程中,包内的凝汁遇热即溶,包皮较薄,蒸制时间稍长即塌锅挣褶,不能保持包子的形状;若蒸制时间短,又不易蒸熟蒸透,食用口味不佳。另外,熟包出屉上盘由于没有保温措施凉得非常快,使包内的汤汁很快冷凝,不但味道锐减,且失去汤包的意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托形,又能保温的食用钟鼎,使蒸制后汤包食用时形状好看,热而味美。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其具体的技术方法是:该钟鼎的鼎体由三个鼎爪支承,鼎体的鼎底均布有数个进气孔,鼎体的上沿盖有鼎盖,鼎体上沿圆周上某一部分设有出气孔。做好的汤包放入鼎体内,再把数个钟鼎放入屉内蒸制一定时间,出屉后既可食用。
本实用新型只是把钟鼎的鼎体底部设置数个进气孔,出屉后鼎体上沿盖上鼎盖,就可解决汤包蒸制过程中变形、出屉后易凉的问题。使汤包蒸出既能熟透,又能保持原形,还可较长时间不凉。食用时除口感好外,并给人以“鸣钟而宴,列鼎而食”的历史联想和回味。该钟鼎是各大酒店、饭店蒸制极品汤包的理想工具。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作出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钟鼎的外形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钟鼎的剖视图。
在图中,该钟鼎主要由鼎体4、鼎爪7、鼎盖2组成。鼎体4靠三个鼎爪7支承,鼎体4的底部鼎底5均布有数个进气孔6,鼎体4上沿圆周上某一部位设有出气孔3,上沿内圆周上设有止口,出气孔3的两侧相隔90°的鼎体沿上设有垂直沿面的两个鼎耳1,鼎耳1的竖面上开有矩形孔。鼎体4的上沿止口处盖有鼎盖2。此处进气孔6的作用是使蒸汽进入汤包体内使汤包蒸透蒸熟;鼎体4起到托形和保温作用;鼎盖2在汤包蒸时取下,出屉后盖上来保温;出气孔3是为了把蒸时包子上的积水倒出和出屉盖盖后鼎体4内的蒸汽冒出,防止溻包;鼎耳1的作用是既使钟鼎整体美观,又方便钟鼎的拿放。
利用该钟鼎蒸制汤包的工艺过程是:做好的汤包放入鼎体4内,再把数个钟鼎放入笼屉内蒸制一定时间,出屉后到出水后可食用,也可盖上鼎盖2后等一段时间食用或者出售。用该钟鼎蒸制的汤包外形美观,保持温度,食之味美。是民族经典文化和精美的传统食品艺术相结合,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善统一,增强了中华民族餐饮业的国际地位,推广后会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云廷,未经李云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125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